乡约书院 | 著名诗人桑恒昌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0-26 17:58 编辑乡约书院 | 著名诗人桑恒昌
他说道:我是三次从自己尸体上爬起来的人。只要生命在,诗就在;我有时间写诗,没工夫去老。2
他写道:树咬着牙把自己的皮肤一层层地揭下来还保留着心上的图案
一定在上面写一首值得为之而死的诗方不负它里三层外三层的疼——《写诗》
这是一个76岁的老人,对不老诗歌的热爱,对不屈生命的咏叹。
他是一位山东诗人,一位以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和感人肺腑的怀亲诗享誉海外的诗人,他就是著名诗人桑恒昌。
如果说,以臧克家为代表的第一代,是从意象化新诗到形象化新诗转移的一代;以贺敬之为代表的第二代,是将形象化新诗推向极致的一代;那么,第三代便是以桑恒昌为代表的探索新诗意象化而卓然有成的一代。
这不是一个作诗的人,而是一个诗作的人。
桑老曾说:
父亲和母亲,用心上的肉捏成了我。常常用针尖挑着疼。我又用心上的肉,捏了一大堆诗句。化无数的文字成追忆。
桑老曾说:
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女儿出生的那一夜,/是我一生中最长的一夜。/母亲谢世的那一夜,/是我一生中最短的一夜。/母亲就这样,/匆匆匆匆地去了。将母亲土葬,/土太龌龊;/将母亲火葬,/火太无情;/将母亲水葬,/水太漂泊。/只在将母亲心葬了,/肋骨是墓地坚固的栅栏。——《心葬》
这一首诗,虽然是短短的诗句,却是长长的告白,深深的守护。
又快到了中秋节,望着月亮你会想到谁?
桑老曾说:
自从母亲别我永去,/我便不再看它一眼,/深怕那一大滴泪水/落/下/来,/湿了人间。——《中秋月》
从此,/每当中秋来临,/我总是偷偷地/掰碎那轮月亮。——《从此》
也许对桑老来说,中秋的月亮再也不是圆月,那破碎的形状是他思母念母的模样。
这一生,无数次地怀念、呐喊,却怎么也无法记得清母亲的样子,追得上母亲的脚步。他把泪水流进心里,把诗在信里,送给那个没有收信的人。这一封家书,该是怎样的心情?
山东影视9月22日晚八点十分《一封家书》带你一起 走进桑老苦难中的诗和母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