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雅 发表于 2017-11-21 16:41:35

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高姓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1-21 16:43 编辑

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高姓


圣轩文创

百家姓

姓氏概况
    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源流众多,在《百家姓》中排第153位,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百家姓第19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30位,人口约一千四百七十六万九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92%左右,多以渔阳、辽东、广陵、河南、辽东为郡望。高氏主流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在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分布居多。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相传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姜为姓。炎帝17世孙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吕侯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名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8世孙文公姜赤,文公次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7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趸排挤,出齐奔燕。高止9世孙高量为宋国司徒,高量10世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高洪的一支后裔高隐、高瞻叔侄创立了渔阳高氏、辽东高氏,另一支后裔高悝创立了广陵高氏。渤海高氏的后人高伯祥又创立了京兆高氏。高氏五大望族有四支出自渤海高氏。因此,当今高氏子孙多数为渤海高氏后裔。



2、另一支姜姓高氏。齐惠公姜元的有一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孙强取祖字为氏,名高强,其后亦为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齐太公十三世孙。
3、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高丽羽真氏,后有改高氏的。南北朝时,先后有元氏和徐氏改姓为高氏。北齐文宣帝姓高名祥,当时有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4、以"高"字开头的两个字的复姓,后有改单姓"高"为氏。譬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
迁徙分布
高氏的发源地虽说在今河南省境内,但自春秋以后的高姓却大都出自齐鲁之地。战国或秦时,高氏已自山东迁入今河北、辽宁省境。东汉时,有渤海郡太守高洪定居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南北朝时,有渤海郡人高欢(高欢在北魏时曾在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乡补卜代村,旧时为古怀朔镇),曾在北魏执魏政达16年之久,死后,其子高洋便代东魏称帝,为北齐。京兆高氏又与北齐同祖,初居文安(今属河北),后迁徙到京兆。吴丹阳太守高瑞,初居广陵,其后迁至秣陵(今属江苏)。高氏大批南迁始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唐初,有高氏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高钢(河南高氏)因避"黄巢之乱"南迁入闽,为高姓入闽后的始祖。在汉末时,又有一支高氏由陇西(今属甘肃)南迁至滇中(今属云南),后成为白蛮大姓。宋绍圣元年间,高升太夺取大理段氏政权,自立为王,称大中国。传子高太明,于圣绍三年,又将王位还给段氏,仍封为中国公,世为大理宰相,控制大理国政权,被称为高国主。其后裔历经元、明、清数代均为云南土司。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
姓氏风范
    春秋时郑国有大夫高克。东汉上谷太守高诩,世传鲁诗;著名学者高诱,著有《战国策注》;名儒高凤,勤奋..好学,昼夜读书不息,成名后,不愿做官,隐居钓鱼而终;又有内黄令高彪,有雅才,而说话迟钝,任郎中时,校书于东观,文章写得很好,后因事讽谏,为汉灵帝所重视,皇帝曾下诏书在东观画高彪之像,以鼓励他人努力学习。东魏有高欢,其子高洋后来代魏自立,建立北齐,高氏称帝28年。隋代有仆射高颍。唐代有诗人高适,历任四川节度使、左散骑常侍,为诗骨力苍老,才茂奇纵,与当时的大诗人岑参齐名;还有宦官高力士。宋代有名将高怀德、太尉高俅。元代刑部尚书高克蓁,善画墨竹。明代有大儒高攀龙、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清代有诗人兼画家高其佩,善画指头画,为海内所共珍。
子牙后裔公子高    禹县传孙高傒早高诿司空多注释    国策吕览均注到高允负书千里学    经史天文数有道高适诗篇玉门恨    兵苦民疾报君晓高启吴中并四杰    龙盘虎踞气势豪高鄂续写石头记    琼楼玉宇生满蒿太公六韬扬后世    子孙智高敢弄潮
姓氏家训
田地不在膏腴,操心便好。房屋不在高大,不漏便好;庄稼不在多寡,勤苦便好;契约不在大小,深藏便好;家居不在新旧,无遗便好;衣服不在华丽,古朴便好;饮食不在美味,吃饱便好;妇女不在俊秀,慎言便好;邻里不在富豪,和睦便好;朋友不在酒肉,有信便好;惟是勤耕苦读,往来有节,须当早起迟眠,农书兼作,宝贵双全,子孝父慈,老幼永享安乐,弟恭兄友居家,免受熬煎。夫严妇顺。勤俭为本,耕读传家。
姓氏图腾

    观天象危屋华盖“天余”(天脐)建筑形式。“像天余的“个”形尖顶,取像天穹。“冋”是立的坛台,坛台有三重或九重,上小下大,像梯形。上尖下宽,表示观察天象要登至高处。

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高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