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莫姓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1-30 11:58 编辑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莫姓
圣轩文创
百家姓
姓氏概况
莫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8位。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137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来宾市,其次为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市,广东省东莞市、再者为湖南省、贵州省、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上海市、四川省。
姓氏起源
1、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最高行政官职,军、政两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开始称王时,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后的出国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叙楚国封官之事时,列莫敖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莫敖的地位逐渐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称莫敖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左司马之下。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2、源于妫姓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幕,乃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后族人有为避战乱之难去“巾”取谐音字“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3、源于鄚姓属于以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静,将其次子姬望封赐于鄚州(今河北平乡、任县、晋县一带),其后裔子孙因地为姓氏,称鄚氏。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二十一世孙鄚振扬(姬振扬),因功在汉室,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为执戈郎,汉高祖还特赐改其姓为莫,此后称莫振扬,成为该支莫氏始祖。
姓氏风范
1、莫邪本为春秋人名,后来比喻锋利精美的剑。2、莫愁南北朝时期,河南洛阳人,十五岁嫁为卢家妇。或将石城误为石头城(今江苏南京),今其地有莫愁湖。
姓氏家训
夫圣天子一统英明之治,出乎衣冠文物之邦。 凡有血气者,莫不知天丶地丶君丶亲丶师之所当敬也。今之子弟,昧古道,黯纲常。皆由父兄庭训不端,而至子弟身心失守。 昔孟母,庭训有方,一儿亚圣。荀季和,家教有法,八子扬名。今之父兄,可不效乎。为父兄者,应当深省;为子弟者,即望以修。 处家庭,当以诗书为本;守田园,必以耕稼为先。交朋友,须存信义;处乡党,务须谦和。立身行己,不出恭敬一端;处世待人,笔戒骄矜二字。 勤堪补拙,俭可助贫。宁可以德胜人,切勿以财傲众。 奢华乃败家之端,酒色乃鈛身之斧。 不读诗书,纵家有万金,定遭愚人之诮;能通经史,虽户穷四壁,堪称儒雅之门。 老在优闲,咬菜根以尝香馥;身居安静,住茅房亦觉光华。 望高才者,惟有窗前攻读;祈多谷者,须知月下经营。或劳心丶或劳力,人世之间,食无闲饭;或采薪丶或钓水,天涯之阔,何处非财。 皇法无亲,当牢牢谨记;人情多变,而步步提防。 秋月春花,当增书香之味;天时地利,可资修己之心。 是故,君子勉之也!
姓氏概况
莫的本义是太阳将要落山。这是一个会意字,日在四周的杂草中沉入山脚下。后莫由暮代替,则更加像太阳落下去的样子。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