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品牌]安徽中医学院

[复制链接]
查看705 | 回复0 | 2013-3-24 09: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高校品牌
口号:至精至诚、惟是惟新
简介:安徽中医学院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获省政府批准组建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
    学校是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届文明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全国第三家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占地近1000亩的少荃湖新校区建设被列入安徽省“861”计划,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3人(其中硕士生820人)。现有13个二级学院(部)、2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0个中医药研究所。现有教职工2400多人(含两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皖江学者•讲席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29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8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安徽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2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9个本科专业(方向)(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均已列入一本招生;省级特色专业6个),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中医学、中药学已列为国家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授权学科)、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生联合培养基地。有 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1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6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精品课程。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在临床专业建立客观化结构考试中心。2010年开始与长春、福建2 所中医药大学开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08—2012年学校共有学生190 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60 余项(其中获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特等奖1次、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次、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次)。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8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近5年来,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和谐融校”的办学方略,围绕特色,强化优势,提升质量,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弘扬“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文化,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富有特色、卓有贡献、高水平有影响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联系:地址:合肥市梅山路103号
电话:0551-65169009
网址:http://www.ahtcm.edu.rootwatch.com

QQ截图20130324091556.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