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浙江工商大学

[复制链接]
查看1564 | 回复0 | 2010-12-20 12:4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工商大学(英文校名: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简称浙商大。学校座落于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市,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省属重点大学。其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有章乃器、骆耕漠等著名校友。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学校目前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等8大学科。现任校长是全国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胡建淼教授。









学校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现设有:18个二级分院、6大学科、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浙江工商大学

重点研究基地、8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0个研究机构、47个本科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21个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的专业、13个列入第一批招生的省市区。
编辑本段大事记  1911年,创建杭州中等商业学堂。章乃器、骆耕漠等是该校的著名校友。   
浙江工商大学

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编辑本段院系设置     
浙江工商大学

学院设置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杭州商学院、章乃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等22个学院。
编辑本段学校历史九十载历史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建于1911年3月15日(清宣统三年一月),由绅士郑在常筹资创   
学校教学楼一角

办,7月,清政府学部批准立案。悠悠九十余载,16次易名,12次迁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校情总览  浙江工商大学的前身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建于1911年3月15日(清宣统三年一月),由绅士郑在常筹资创办,7月,清政府学部批准立案。悠悠九十余载,16次易名,12次迁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校 名起 止 时 间校 址
杭州中等商业学堂1911.3.15-1912.8杭州市马市街黄醋园巷
浙江公立中等商业学校1912.8-1913冬
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1913冬-1923.81914年春迁入贡院前平安桥堍原浙江两师范学堂部分校舍(现为杭州高级中学校址)
浙江省立商业学校1923.8-1926春
浙江省立商科职业学校1926春-1928.81927.7迁入直大方伯(现浙医二院)
浙江省立高级商科中学1928.8-1929.5蒲场巷(今大学路)钱塘道伊公署旧址
浙江省立高级中学(商科)1929.5-1933.6贡院前(现杭州高级中学校址)
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商科)1933.6-1938.61937.7迁往金华琐园
  1937.12迁往丽水碧湖镇
浙江省临时联合中学(商科)1938.6-1939.8
浙江省临时联合高级中学(商科)1939.8-1942.91942.5迁往青田县南田镇
浙江省立高级商业职业中学1942.9.5-1953.11942.9迁回丽水县碧湖镇
  1946.1迁回杭州,暂借银洞桥绸业会馆
  1946.10迁回贡院前平安桥
  1951夏迁至西湖金沙港杭州市立中学原址
浙江省杭州商业学校1953.1-1963.71963夏迁至教工路,文二路校址为分部
商业部杭州商业学校1963.7-19711965夏校本部迁至文二路,教工路校址为部
杭州师范学校1971-1973夏校本部在教工路
浙江商业学校1973夏-1980.5校本部在文二路,分部在教工路
杭州商学院1980.5-2004.51985夏迁至教工路,文二路校址为分部
  2003年9月下沙校区启用
浙江工商大学2004.5-今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知名培训媒体游学网诞生高校)

编辑本段学科建设学科名称  8大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   
浙江工商大学

重点基地  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
  2个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计学、企业管理学。
  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编辑本段科学研究重点学科  8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旅游管理。 重点科研机构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学校设有: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我国南方设立的唯一海外日本学研究重点基地,浙江省唯一的全国英语(PETS-5)考试点和全球金融保险业(LOMA、CPCU)教育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国外考试(TOEFL、GRE、GMAT)中心和公共外语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全国日语能力测试考点,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点。
  49个研究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杭州商贸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营销研究所、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所、中国饮   
浙江工商大学

食文化研究所、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现代会计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统计科学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系统科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与金融工程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水产加工研究所、食品生物活性制品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网络与通信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研究所、WTO与中国法制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所、诉讼法研究所、浙江文化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艺术经济学研究所、浙江宗教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土地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与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动画与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新制度经济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所、日本语言文学研究所、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所、体育人文研究所。
  学校出版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博士点和硕士点3个博士学科点:企业管理学、统计学(浙江省唯一)、食品科学。
  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编辑本段博硕点3个博士点  企业管理学、统计学(浙江省唯一)、食品科学。
  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37个硕士点  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西方经济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专门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设计艺术学。
  具有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法律硕士专业学位(JM)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学位授权点  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3种专业学位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
编辑本段本科教育50个本科专业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金融学、保险、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管理、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化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软件工程、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哲学、新闻学、文化产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土地资源管理 、英语、法语、日语、艺术设计、动画。 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统计学、工商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 11个省级重点专业  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食品质量与安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在搞调查活动

全、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市场营销、英语。 第一批招生的专业  21个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招生的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法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英语、日语。
  13个列入第一批招生的省市区:江苏、云南、四川、湖北、安徽、福建、山东、甘肃、海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学校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1]
编辑本段学校规模师资力量  研究生、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4700余人。教职工1967人。专任教师1320人,博士生导师37人。正高   
浙江工商大学举行运动会

职称199人,副高职称500人,博士373人。 学校占地面积1944亩,分为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建筑面积87.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教学用计算机7280余台。 藏书  图书馆纸质图书201.6万册,电子图书87万册,中文纸质报刊2187种,外文纸质报刊299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000余种。经济类藏书种类列浙江省高校前茅。 师资培训  学校与美、英、加、澳、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师资培训、学生交换、互认   
浙江工商大学

学分、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合作关系。学校拥有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招收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各类长期留学生。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现有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商务、商务汉语等多个培训、合作项目。
编辑本段对外交流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学校拥有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 合作关系     
浙江工商大学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44个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选派教师和优秀毕业生到国外留学深造。 国际教育中心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中心,招收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经济等课程。
编辑本段校训及现任领导学校校训  诚 毅 勤 朴   
校训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蒋承勇
  校长、党委副书记 胡建淼
  党委副书记 王兴杰
  党委副书记 孙启明
  副校长 张仁寿
  副校长 李金昌
  副校长 华尔天   
校长胡建淼

纪委书记 吕君芳
  
副校级巡视员张建平
副校级巡视员张锡华
 校长助理 励建荣
编辑本段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  2003年起, 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同时启动。该校在多年来开展重点课程、系列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提出了"建立国家、省、校、院四级精品课程建设体系,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思路,争取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37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自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先后于2003、2004、2005年有统计学、微积分(上、下)、西方经济学(上、下)、财务管理、市场调研预测学、电算化会计、数据库应用、货币银行学、企业领导学、国际贸易实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计量经济学等12门课程被列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教学网络平台  学校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保证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学队伍建设,围绕培养   
教学网络平台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为更好地发挥省级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学校积极推进精品课程资源上网,并建设“浙江工商大学课程教学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
编辑本段相关学科排名  统计学排名为全国第4名。4个本科专业被评定为A+级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分别排名全国第4、5、6、10位;
  在最新的《2008中国大学评价》中该校经济学排名为28名,管理学排名为35名,法学排名73名,社会科学(文科)排名50名。
  (截止时间为2008年6月18日)
编辑本段历任领导  
姓 名职 务任期起止时间
任 职离 职
郑在常校 长1911.31912.8
周锡经校 长1912.81918.8
李涵真校 长1918.81927.4
张 琏校 长1927.41927.9
许绍棣校 长1927.11929.5
蒋梦麟校 长1929.51930.6
林 晓校 长1930.61931.6
叶溯中校 长1931.61934.5
陈博文代理校长1934.51934.7
项定荣校 长1934.71938.6
张印通校务委员会主任1938.61939.8
校 长1939.81942.7
张之桢校 长1942.91946.8
钟大雄校 长1946.81949.5
俞光德校务委员会副主委1949.81952.6
校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委1952.61952.11
副校长1952.111956.9
李作森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52.71952.11
校 长1952.111954.5
宗树义校务委员会第二副主委1952.61952.11
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52.111957
副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9571965.8
副校长兼党委书记1965.81971.8
革委会副主任1973.81978.2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1978.21980.1
副院长1980.11984.4
张惠胜校 长1954.51958.8
于 平副校长1954.51958.6
陈金鉴副校长1963.21965.8
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1965.81968
李 明
副校长
1966.31968.5
1978.21980.1
宋东升校长兼党委书记1965.31968.5
革委会主任1968.51977.6
李学银副校长兼党委副书记1978.21980.1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84.41996.6
王少木全面主持党政工作1979.11980.5
筹备组副组长1979.11980.9
张兴钱筹备组组长1979.11980.5
牛万龄党委书记兼院长1980.11983.12
黎立坚副院长1980.51983.12
汪贤进副院长1982.71984.4
蒙鼎铭党委书记1984.11988.5
赵国柱院 长1984.11990.10
任致远党委副书记1984.41988.5
钱尚玮副院长1984.41990.10
院 长1990.101996.6
潘仰生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88.51990.10
党委书记1990.101996.6
胡伟民党委副书记1993.91997.1
副院长1997.12001.5
周达军副院长1996.61997.10
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1997.102002.4
姚盛德党委副书记1999.72002.7
王光明副院长1989.51996.6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1996.61996.11
党委书记1996.112005.12
丁正中副校长1996.62006.9
沈莲清副校长2004.122007.1

编辑本段工商管理学院简介  工商管理学院是学校颇具特色的二级学院之一。   
2006年工商管理学院迎评创优动员大会

学院下设企业管理系、营销管理系、人力资源管理系、工程管理系,以及工商管理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
  学院拥有企业管理博士点,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2个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工程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38人,硕士研究生177人,本科生1300多人。 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商研究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学,浙江省省级重点专业——工商管理,以及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所、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营销研究所等3个校级重点研究机构。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有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拥有博士学位的25人,博士后6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获“中国优秀教师”称号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他们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5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4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6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余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管理》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市场调研预测学”、“企业领导学”、“市场营销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编辑本段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学院影响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是中国创办旅游管理专业最早的院系之一,是财政部重点实验基地,亚太旅游协会   
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PATA)教育委员会理事单位,浙江省自学考试主考单位。现拥有旅游管理、专门史(旅游文化)两个硕士点,旅游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54人。其中旅游管理是浙江省唯一的重点学科,特色十分鲜明,在中国旅游院系中颇具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科设置  学院下设旅游管理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城市管理系;现代旅游管理实验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实验室;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中国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浙江认证管理培训中心、浙江工商大学旅游规划设计院等教学科研机构。与美国普度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日本熊本大学、法国巴黎旅游学院等著名院校有多年的国际交流。与世界旅游组织(WTO)、亚太旅游协会(PATA)、中国饭店协会、中国烹饪协会以及浙江、江苏、广西、贵州、陕西、山东等省的旅游部门和著名企业有广泛的教学科研合作。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教职3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1/3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工作的经历,是目前中国本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学院。近年来,他们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项目8项、国际交流项目3项,完成各类旅游研究课题1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出版专著40余部,在《旅游管理》、《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学术月刊》、《旅游学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世界休闲创新奖1项,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4项,为中国的旅游研究和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编辑本段经济学院学科设置  经济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财经类骨干学院,下设经济系、国际经济贸易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国际电子贸易实验室、产业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并拥有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财政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产业经济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眼下,学院正加速进行学科建设,积极申报产业经济学的博士点,根据学院现有的综合实力,博士点有望在近年内申报成功。 师资力量  目前,学院共有本科生和研究生1700人,师资力量雄厚,在近70名教师中,教授17人,占教师总数的24%,教授、副教授和博士占59%以上。很多教师先后在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留学或讲学。学院教师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专著30多部;主持完成过多项国家课题,数十项省部级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浙江工商大学与国内知名大学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的有关院校或教授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术成绩  近十年来,学院发展速度较快,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理论型和实践操作型人才,在浙江省内享有较好的声誉。尤其是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累计学院近十年来的高质量论文,在编教师在国内享有盛誉的《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4篇,在《经济研究》杂志上发表论文10篇,同时在《学术月刊》、《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财贸经济》等国内品牌经济类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当代经济学文库》中出版专著2部。所有这些成就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编辑本段金融学院师资力量  是浙江工商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自1994年以来,学院本着 “求真务实”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整体实力。目前已成为浙江省金融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设有金融学和保险学本科专业和金融学硕士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金融学本科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浙江省唯一的“2+2”和“3+2”金融学招生专业。金融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20多名,硕士研究生60名。学院师资力量强,学科梯队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在读博士4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优秀“教学名师”1人,35岁以下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 学术成绩  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金融学院已形成了一批具有高度专业性,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方向:韩德宗教授、何志刚教授主持的“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方向、钱水土教授、李义超博士主持的“区域金融与风险投资”方向、由陈志昂教授主持的“汇率理论和政策方向”、施建祥和彭寿康教授主持的保险与风险管理方向等在浙江省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具有一定的影响。2003-2007年,金融学院共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21 项,出版20余部学术专著,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 教学特色  金融学院始终将教学看作是立院的根本。根据国际上金融教学微观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向,提出了“教学与国际接轨,向重点大学看齐,创造特色”的教改思路,强化学生数学和基础理论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技术能力,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调整。学院已有6门课使用国外英语优秀教材,实现双语教学;投资600余万元,建立金融实验室,可获取全球金融即时信息,10门课实现通用软件支持的工程化教学,强大的软件和数据库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建立了金融教学网站,实现了课程大纲、教学课件、阅读文献、课后练习等教学内容的全面上网;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全面实行科技导师制,学生能在硕士生导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论文写作和社会调查,并每年举办一次“金融杯”学生竞赛;本院积极鼓励学生报考研究生,近年考研上线率超过全体学生的 15%,多名同学考取北大、复旦、人大等名校,一批学生前往欧美各国留学。 学院现设由香港广达理财集团提供的” 广达新星奖学金”,每年5万元,奖励创新人才,支持本科和硕士生赴香港实习研究 。
编辑本段法学院学科设置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是浙江省内法律人才培养以及法学研究的重要基地。2001年6月,由原杭州商学院法律系与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法学院下设法学理论系、民商法学系、经济法学系、诉讼法学系、刑法学系、国际法学系、宪法行政法学系等七个系。学院拥有诉讼法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3个校级研究所和1个刑侦法医实验室以及一个现代化的模拟法庭、一个法律诊所教育中心和一个法律硕士教育中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800多人、硕士研究生79人。学院现有教师83 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6人;已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有14人。学院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60余部,在《国际法与比较法季刊》(英)、《国际经济法学刊》(英) 、《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中外法学》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SCI收录7篇。目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省政府重大招标课题及其他课题40多项。学院重视与国内外学者的学术交流,多次邀请以及受邀与国内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问,举办了法学名家系列讲座,与美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院校和学术团体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合作关系,尤其是与美国太平洋大学和华盛顿大学法学院就“两造对抗教育”和“法律诊所教育”有着密切的合作。 学院特色  法学院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实践部门业务骨干作学术专题报告,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入法律诊所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习基地建设,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法院旁听、举行模拟法庭、为社会提供法律咨询等活动。法学院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广泛适应政法及各类经济实体的工作需要,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
编辑本段录取规则录取体制  学校实行“学校负责,教育考试院(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工作严格遵守教育部、浙江省高招委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入学考核形式以文化考试为主的原则。 新生录取  按不超过计划录取人数的105%向各省招生机构调取考生档案。
  新生男女比例不限。
  新生录取采用计算机二次投档。
  (1)按专业级差方式投档,第一、二、三、四专业志愿各级级差分为3分,第四、五、六专业志愿为并列志愿,级差分为0分(浙江省外考生专业服从志愿视同第六专业志愿)。具体操作程序如下:在全面考核合格的前提下,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取专业未定考生队列队首考生考察其第一志愿,如其第一志愿专业未满额则将该考生录取为该专业,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志愿专业已经满额,则将该考生考分减去相应级差分并将其下一志愿转为第一志愿插入考生队列的相应位置,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后再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以此类推,直至考生专业志愿均处理完毕。若这时还有未满专业,学校允许专业调剂。如果考生服从调剂,则仍按分数高低排序的原则,将其调剂到未满专业中去。如果不服从调剂,则该考生被退档。
  (2)排序中总分相同的,参考英语单科成绩;英语单科成绩相同的,文史类参考语文成绩,理工类参考数学成绩。
  (3)在浙江省继续招收高分二志愿考生。高分二志愿考生是指虽以第二院校志愿报考,但其高考成绩超过浙江省第一批分数线文科30分(含30分)或理科40分(含40分)的考生;录取按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进行,至额满为止。 艺术类考生  美术类艺术设计、动画专业的录取办法按照浙江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文件规定,在考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和专业均合格,文化成绩(一律按原始分计)达到各省控制分数线,浙江省考生综合总分须达到省控线,且英语高考成绩在达到单科录取标准的情况下,按考生的综合总分排序(其中,专业总分占50%,文化总分占50%;数学成绩按100%计入文化总分)。遵照从高分到低分并注意相关科目的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的原则按考生志愿择优录取。 英语  学校公共外语为英语。对各专业设定英语单科录取线:在英语高考成绩达到单科录取线时,按高考总分排序,如遇英语成绩合格生源不足时,则适当降低英语单科录取线(按5分一档降分) 至额满为止。
  (1)艺术设计、动画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须在60分以上(含60分)。
  (2)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须在110分以上(含110分)。
  (3)日语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须在100分以上(含100分)。
  (4)其他专业的英语高考成绩须在75分以上(含75分)。 加分政策  学校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加分政策,并按考生加分后的总分排序。
  身体健康要求执行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 “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学校及有关专业均不予录取;报考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考生必须肝功能正常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查阴性。《指导意见》中“不宜就读的专业”这部分内容,请考生在填报相关专业时务必仔细阅读,以避免给专业学习和今后就业带来困难。
编辑本段招生简章  2010年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学校招生工作顺利进行,切实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结合我校招生工作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接受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学校概况  第四条 浙江工商大学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座落于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市,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的前身是1911年创建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培养商业专门人才的学校之一。1980年成立杭州商学院, 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第五条 学校拥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八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资格。
  第六条 学校下设23个学院和50余个研究机构,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 个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52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研究生(论坛) 、普通本科生25000余人(含独立学院);专任教师1400多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8人,正高职称220多人、副高职称550多人,博士430多人。
  第七条 学校分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分别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和杭州市西湖区,占地面积1944亩,建筑面积90.96万平方米。 招生计划与录取原则  第八条 学校面向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
  第九条 学校实行“学校负责,省(直辖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招生录取工作严格遵守教育部和各省(直辖市 、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考生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第十条 学校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源情况确定调档比例,调档比例控制在当批次计划录取人数的105%以内。
  第十一条 新生录取时男女比例不限。
  第十二条 身体健康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等有关规定执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 “学校可以不予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均按“不予录取”执行。
近年浙江工商大学录取分数线
  • 录取分数线
  •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490530508--8本科二批2008477513491--8本科二批2007487518507--8本科二批2006476505488--7本科二、三批2006476505489--7本科二批2005443482462--10本科二批2004436--------不详2003439--------不详2002441--------不详2001----------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