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 | 圣轩文创:读书在家训中的地位与意义

[复制链接]
查看3568788 | 回复0 | 2017-11-10 08: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1-10 08:16 编辑

百家姓 | 圣轩文创:读书在家训中的地位与意义


原创 2017-11-09 圣轩文创 圣轩文创

640.webp (8).jpg


从王阳明家训中看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的重要性

        昨天我们一起分享了家族的代表人物对一个家族家训的影响,今天我们看看读书在家训中的地位与意义。

                传统的家训主要是指长辈对晚辈的训示教诲,也有夫妻间的嘱托,兄弟姊妹间的诫勉,其核心始终围绕治家教子、修身做人展开,十分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和人格塑造。运用家训培育良好家风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优秀的家训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领悟人生道理,古代优秀家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640.webp (11).jpg

        优秀家训始终把学习教育作为常态任务。《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在庭院里教育儿子孔鲤读书一段话,被认为是家训的雏形,后人还将父教子称为庭训。“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在孔子看来,《诗》中知识广博、语言生动,能够提高表达能力;《礼》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治理国家的政治准则。孔子认为不学好《诗》难以很好与人交流,不学好《礼》难以很好处世立身。

        优秀家训始终把家庭成员的修养置于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

640.webp (11).jpg

        一是重视早教。主张抓住时机,对子女进行早期教育,教导子女要勤学、惜时,增长知识,明白事理,去疑难、解困惑,增长才能,完善自己。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主张“教妇初来,教子要孩”、“性近习远”、“学而知之”。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从小就培养家庭成员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以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二是强调家长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中,父母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以身作则。“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负有重大责任,家长必须“一日而三省吾身”,时刻反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诚信影响家人,教育孩子。

        三是强调学以致用。在中国传统家训中,人们普遍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够把得到的知识和道德修养付诸行动,在实际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到言行一致,力戒言过其实。“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孔臧《给子琳书》),告诫儿子要获得真正的道理丰富的知识,贵在志向坚定,孜孜不倦,日渐积累,不仅学而知之,更要能亲身实践。

640.webp (9).jpg



          作为一代圣人王阳明自然明白这些道理,因此把读书看的非常重,在自己的家训中反复强调。


END


图片来自网络
欢迎转发,谢绝转载
一经发现,你懂的

640.webp (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