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雅 于 2017-12-28 09:13 编辑
百家姓 | 圣轩文化:中华姓氏丨卜姓
百家姓
卜氏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y一百五十位位,人口约五十一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8%左右。卜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安徽、广西、广东、内蒙古多此姓,上述五省之卜姓约占全国汉族卜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七。
1、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路史》记载,周文王之子滕叔绣曾任占卜之官,其后代有卜氏。古代大凡出猎、征战、风雨、年成、祭祀、婚丧、疾灾待事,都想预知吉凶,便采用卜甲和卜骨的形式来进行占卜。卜甲多用龟的腹甲或背甲,卜骨多用牛、羊、猪的肩甲骨。先把甲或骨钻上眼,然后再用火烧,从甲或骨上裂开的纹路来看是吉或是凶。据史籍《姓苑》记载:“周礼卜人之后,以官为氏。”又据史籍《风俗通》记载,“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商、周朝廷中专管占卜的长官称太卜,其地位相当于大夫,其属从官员称为卜人。他们的后裔有的以卜为姓,称为卜氏。故谓“氏于事者”,就是以从事的职业为姓氏。
2、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夏启属下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职官为姓,世代称卜氏。史籍《路史》也记载:“夏启有卜氏,又叔绣后有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3、源于春秋时期卜筮官之后,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说的意思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还有余力,就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学习学好了还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能更好地推行仁道。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不管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只要有机会学习,那就不要放过机会。
子夏这里说的“学”与“仕”的关系,就是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即工作之余继续学习可以增长才干(资其仕),学习之余参加社会实践可以检验学到的东西(验其学)。
子夏及言,既是孔子教育方针和办学目的的集中体现,也是始祖卜子告诫孙裔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训言。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子夏是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博,广也。笃,厚也。志,识也。言广学而厚识之,使不忘。切问者,亲切问于己所学未悟之事,不泛滥问之也。近思者,思己历未能及之事,不远思也。若泛问所未学,远思所未达,则于所习者不精,所思者不解。
仁者之性纯笃,今学者既能笃志近思,故曰仁在其中矣。也就是说一个人心有远大理想就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复旦大学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段千年激荡人心的名句作为校训,励志学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命,勤奋学习,争当富民强国栋梁之材。同时,卜子后裔也以此为祖训,激励商裔奋发向上,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学习,辈出人才,为光宗耀祖弘扬儒家卜子文化述写绚丽人生。
卜占卦为殷周时一种用火灼龟甲来占卜吉凶的行为。甲骨文中的卜字的竖画表示“兆干”,横画表示“兆枝”。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