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跳 五猖

[复制链接]
查看686 | 回复0 | 2013-3-5 23:27: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高淳民间\"跳五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附有傩戏驱纳祥的性质。\"五猖\"人数之多,道具华盖、面具、服饰都以红、蓝、黄、黑、白五色相配,其意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帝,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表演时,身着古装的村民按各自角色挑篮、扛旗、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一派欢腾景象。出场由5个手持华盖的壮汉入场站定,接着四名衣着袍服、头戴面具,步态不一的表演者排成一字上场。他们分别代表道士、土地爷、和尚、判官等4位为民请命的当方\"地神\"。而随后入场的身穿铠甲、肩插金翎、手持双刀的5位才是真正的主角--\"五猖者\",众多表演者在场上或行、或舞、或趴、或跃,跳着各种寓意的舞蹈,其中有祈求吉祥 和平的排字\"天下太平\"等阵式,最多时上场表演者达100余人。
  \"五猖\"所指何物,说法不一,流传较广的有两种,其一,\"五猖\"为邪恶之神。他们在人间专做坏事,偷、抢、放火,无恶不作的瘟神,但同时又很喜欢恶作剧,常常把偷抢来的东西,放到别家里,看着某人顺眼就会把所有东西给他,这样一来,在当时物质与精神都相当贫乏的百姓便对\"五猖\"抱着既畏且
  敬的态度,把它们看成一个不正宗的\"财神\",希望通过\"跳五猖\"的方式来\"拉拢\"他们,既不伤害自己,又能降福于自己。但民间既不敢怠慢,也不敢十分尊重,万遇不吉之事,请五猖来以恶制邪。因此\"五猖\"的庙宇一般都 随意搭在路边, 像个鸡窝,多一人高,从无高堂大屋。
  其二:\"五猖\"起源于明朝,传说明太祖定都金陵后,对各位功臣开始封官许愿,但却忘记了那些在南征北战中已经捐躯的官兵,结果就有\"阴魂\"来向他诉苦邀功,明太祖一时还想不出安抚这些\"阴魂\"的办法,索性封他们为\" 猖神\",以东南西北中五路囊括之,让百姓不时举行活动祭祀。这一\"跳五猖\"习俗, 逐代相沿至今,成为过节喜闻乐见的一项新奇文化活动,深受群众欢迎。
  《跳五猖》又称《五猖会》、《跳菩萨》。这一仪式是胥河两岸古代村民对西汉张渤(民称祠山大帝)开凿长兴荆溪河,引流至广德的功绩崇敬与缅怀而设。
  《跳五猖》主要分布于安徽省郎溪县北境梅渚镇定埠的北庄、白屋、圩旁、倪家、蒋家村的胥河南岸,及与之相连的江苏省高淳县西南境桠溪镇定埠,桠溪、下坝等村一带的胥河北岸。
  《跳五猖》古朴,凝重,蕴含深厚的古代文化内涵,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架构,全套仪式演跳近2个小时。有送神(取出面具)、接神、贺神、暖神、摆坛、祈愿等有关活动。《跳五猖》的音乐有大、小锣鼓之分,按演跳不同进程交替演奏。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1709

458719769545449807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