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复制链接]
1765
|
0
|
2010-11-1 12: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校徽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之沃土,汲取泉城人文之灵韵,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谱写了以教书育人、创新发展为主旋律的华美篇章。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山东师范大学的前身山东师范学院成立于1950年10月,是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的,系建国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高校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同时并入。1958年,学校的体育系、艺术系相继分离出去,建成山东体育学院、山东艺术学院。1970年,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机关及大部分系部迁回济南,同时筹建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即聊城大学的前身)。1981年8月,经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办学层次较高、办学条件较好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成为山东省属高校的排头兵,进入全国师范院校的先进行列。建校59年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80000多名合格人才。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4600多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近4400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2000人,长短期外国留学生200多人。
所设学科
学校现设有23个学院,69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
山东师范大学教学楼
科,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9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九大学科门类。形成了学科门类较为齐全、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相协调、结构合理、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专业布局和层次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17个山东省“十一五”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的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 (MPA)、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等6个专业学位培养单位。
编辑本段
科研院所
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280学校教学科研设施完备。图书馆是山东省高校较大的图书馆,藏书33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 6000种,电子图书 21万册,电子期刊6600种。学校建有电子文献检索中心、高速宽带校园教育科研网。设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山东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工程研究
图书馆
中心,教育部精细化学品清洁生产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山东培训中心。设有山东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山东省外语培训中心、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光电磁功能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信息管理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城市环境安全预警预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知识产权研究与培训中心、山东省清洁发展机制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地方史研究基地、山东省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基地、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山东高校师德建设研究基地、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19个省级研究、培训机构。3个学科被批准设立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编辑出版《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山东师大学报》、《山东外语教学》等6种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
编辑本段
师资队伍
该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造就一支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知识能力结构优化、学术科研水平一
实验楼
流、思想道德品格高尚、专兼结合、素质精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有5位院士被聘为该校兼职教授。全校在职教职工2253名,其中专任教师1809人,教授、研究员339人,副教授、副研究员544人。博士生导师103人,硕士生导师近70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 315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12人,设有8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岗位,8个校内特聘教授岗位。1人入选全国 “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二层次,1人获教育部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1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3 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3人入选教育部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被选为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41人(次)被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0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5位教师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另外,学校聘请 100多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任兼职教授。
编辑本段
特色办学
学校具有从严治教的优良教学传统和特色。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中心工作。以专业建设和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基础,以学分制管理模式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实行选课制,开展按学院招生、辅修专业、双学位、二次挑选专业等试点工作,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198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4项,获奖总数及层次位居省属高校首位。自2003年以来学校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列入重点批次录取。本科生考研录取率、硕士考博士率均超过30%,个别专业达到6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
科技发展形式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形势,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强化优势学科,突出特色学科,科研水平不断提高。1998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000多项,其中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973” 项目 3项
学院晚色
国家高新技术发展“863”项目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3项,国家攻关项目 6项,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0余项。学校年度科研经费达到 2000多万元。2004年被SCI收录科技论文108篇,居全国高校第67位;科技论文被国际引用数量居全国高校第53位。科研成果获国家、省部级奖200多项,200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2004年获鲁迅文学奖1项。学校大力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与企事业单位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00余项,取得较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加强与教育科研单位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建立 8个研究所和中试研究基地,与山东省东营市联合建立了中国千亩盐生植物园。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 、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方面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学校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 近年来,先后举办“植物耐逆基因:发展中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国际研讨会、偏微分方程及数值分析国际会议、国际心理学家委员会第62届学术大会、齐鲁文化国际研讨会、儒家思孟学派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IEEE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在校
湖
留学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80起,与加拿大圣马利大学、麦吉尔大学教育学院,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麦赛德学院、福德姆大学、科罗拉多学院,英国诺丁汉大学、沃力克大学、考文垂市理工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42所院校建立了校际友好交流关系,先后派出700多人次到国外进修、讲学、合作研究,聘请200多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讲学。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自1990年以来,共接收长短期留学生3000多人,成为山东省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2003年来,学校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办学空间,成立了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开展了与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互派留学生等工作,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08年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大学签订互换留学生协定。与法国一些大学正在协商互换项目。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七十五,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四。
学校正抓住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开拓创新,为建设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综合性高水平的山东省重点大学而奋斗。
学校连续七年进入全国大学排名前100.是全国百强大学。
编辑本段
学校校徽
山东师范大学标志的主体部分由学校英文名称(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首写字母构成。以此三字母作为山师大标志的基本语言符号,信息传达明确、一目了然。同时,以英文字母作为标志构成元素,有很强的国际性、时代感。字母“N”采用鲜明的红色,打破了造型左右对称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变化,规矩而不呆板。三个字母组合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上方红色的烛光形象征着教师教书育人,寓意用知识照亮学生的心灵。烛光形还可看作一个水滴,象征着对学生的培育和知识的传授,以此图形传达出山师大的文化内涵和底蕴。标志的造型语言采用规整的几何形与饱满的有机形相结合,各种造型因素的构成、组合均严格、规范。以此设计风格表达出我校科学严谨的治学、办校态度。此标志的色彩选用红蓝二色。蓝色代表智慧、深邃,象征我校师生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能力与成就;红色代表热情、生气勃勃,象征着山师大永远充满活力与希望。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
商志晓
商志晓
商志晓,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59年10月生于山东莒县。1983年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自1986年起在山东省委党校从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期间曾于1995年至1997年挂职担任山东省嘉祥县副县长)。1997年晋升教授。2001年任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2005年获山东大学法学博士学位。2010年5月任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是国内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专家。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著作3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3项(其中重点课题1项)、省级项目18项,获全国、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余项次,其中省部级一等奖6项(包括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曾多次出席由中央决定召开、中央宣传部等部委联合主办的全国性重要理论研讨会,多次参加中央就重大问题进行的调研座谈、征询意见及有关部委组织的专题研究活动。现为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人才、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山东省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标兵”等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哲学学会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山东省党的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山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领导小组成员等职。受聘担任多所高等院校兼职教授。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校长:
赵彦修
赵彦修,男,1954年1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彦修
所学专业:发育生物学;研究方向:植物发育遗传学。
简历:1975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1978年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保送至英国考文垂大学生物系攻读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以后,坚持回国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效力。回国以来,他一直工作在教学工作第一线并做出了突出成绩。先后被破格晋生为副教授、教授,1998年被遴选为博士指导教师,1999年被俄罗斯社会科学院评为通讯院士。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回国人员、全国骨干教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十大留学回国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同时还兼任了大量的行政职务。自1993年起,先后担任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主任、山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山东省科学院院长、山东师范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山东省科协副主席、中共山东省委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学术机构方面,担任山东省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山东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教育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领域:植物抗盐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主要成就:先后承担国家海洋863计划项目两项,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一项,山东省科委重大项目一项,省计委重大项目一项,国际合作课题两项,省级研究课题十多项,取得八项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30余篇。尤其是在抗盐生物工程方面取得较大成绩。
承担课题: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盐生植物高效盐诱导启动子”一项,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小麦耐盐基因工程一项”,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植物耐盐基因工程”等课题多项。
编辑本段
教学单位
政治法律
喷泉夜景
学院 教育学院 心理学院
文学院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外国语学院
音乐学院 美术学院 传播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管理与经济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 体育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
中韩合作国际商学院 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大学外语教育学院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部山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育才培训中心
编辑本段
附属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都是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或示范学校,已成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的名牌学校。
校办产业
国际交流中心(山东翰林大酒店)
编辑本段
学校荣誉
2007年,学校党委被命名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学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学校连续18年被评为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新世纪讲坛”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学生荣获一等奖。一名学生荣获“泉城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学校被评为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纪委监察室被评为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统战部获“全省统战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校工会荣获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
编辑本段
校区校址
长清校区
师范大学共有两个校区,学校本部与长清校区。
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位于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内,是大学科技园中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模最大的校园。校园南依风景秀丽的双龙山,北临大学路,东与京福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相接,西与大学科技园中心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京福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相伴左右,104、220国道交通便利,信息发达。
立足于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遵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行、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学校自2003年1月开始按照建设一流大学校园的目标对新校区进行规划设计。总体规划的显著特点是:一、构筑开放性的校园环境,塑造多重交往空间。由于校区纵深较大,故采用教学实验楼群与学生宿舍平行发展的形式,以求得丰富的空间效果。从大门沿校区中轴线广场、图书馆和南部绿地形成了生态景观轴,校园景观在布局形态上都沿中央生态轴展开,教学、科研、办公区分布在校区西部,学生生活区分布在校区东部,缩短了学生校内活动的距离。楼群建筑与山连
长清校区
成一体,学生生活休闲时时穿行于群山和绿树之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态自然带给人的愉悦心情。二、开放中央,交通两边。依据校园地势由北向南逐渐抬高的地形特点,中央轴线采用前实后虚的设计手法,使得整个校园的空间效果更为通透、明朗。中心广场开阔,伴有音乐喷泉、休闲水面、集会广场,两侧是办公楼和音体美楼组合。图书馆作为标志性建筑矗立在校园的中心,从外观上看简洁、大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震撼。三、后勤保障配套用房齐全隐蔽,既满足了校区功能需要,又避免对学校景观构成影响。四、校园建筑追求纯净素雅清新的风格。与青山绿水的校园环境相协调,教学楼、实验楼等公建部分外立面以青灰色面砖为主,色彩素雅,风格庄重、沉稳。学生公寓色彩鲜艳,风格清新向上。既传承学校文化底蕴,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特色。总体规划在服从市区整体规划的要求下,勾勒出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文化相融合,艺术与哲理地体现了综合+科技+人文+生态的主题。新校区规划总建筑面积68
山东师范大学
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容纳学生30000人。
2003年10月24日,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校区建设开工典礼隆重举行,大学科技园高校建设从此拉开序幕,这在山东师范大学发展史上及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上都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省委省政府、济南市委市政府及长清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新校区建设者两年的艰苦奋斗,新校区一期工程(含教学楼、信息技术楼、实验楼、体育训练馆、大学生活动中心、食堂、15栋学生公寓)按时完工,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2006年,6栋学生公寓5.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同时校园绿化按照“四季见绿、三季见花、两季见果、突出主景兼顾附景”的规划原则,变单纯的景观绿地为融绿于校园生活之中的绿地规划,借景造景,营造山水校园,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景致。至2007年一、二期绿化工程已初见成效。
2005年10月,该校长清校区正式启用,7887名学生顺利入驻,标志着学校多年来拓展办学空间夙愿的圆满实现。至2007年,已有15个学院的学生入驻,在校学生数达到16300人。
近年山东师范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89
534
512
--
10
本科二批
2008
472
514
497
--
13
本科二批
2007
486
513
494
--
10
本科二批
2006
477
513
495
--
10
本科二批
2006
477
513
495
--
10
本科二、三批
2005
447
481
466
--
10
本科二批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家乡市场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