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谱
›
文化
›
【黄河号子】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黄河号子】
[复制链接]
1545
|
0
|
2010-11-3 17: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黄河号子
远古时代,人们在与大自然搏斗时发出的呼喊声;收获时,愉快地敲击石块、木棒,发出的欢呼声和歌唱声,形成了最早的民歌——劳动号子的“雏型”。号子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既是劳动的工具,又是劳动的颂歌,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明显。有的号子抒发了劳动者复杂的情感,有的反映了地理环境的特点,有的则描述了民俗风貌。号子的形成与当地民俗关系密切,既是劳动者能力的表现,也是本地区或行业悠久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
历史渊源 独具魅力的号子,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如在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就采用了劳工号子的形式。其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极大地激发了民族精神。近年来,“川江号子”和“黄河号子”相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
黄河号子属于劳动号子的一种,我们的先民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共同协作,逐渐形成有一定节奏、一定规律、一定起伏的声音(号子)。黄河号子,在我们祖先“嗨哟嗨哟”声中横空出世。
黄河治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工种,黄河号子也相应分成许多类别,诸如抢险号子、夯硪号子、船工号子、运土号子、捆枕和推枕号子等,各地区出现不同的流派,各种号子异彩纷呈,争奇斗艳。
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凡用丁夫数百或千人,杂唱齐挽,积置于卑薄之处,谓之埽岸”,这种“杂唱”就是号子。
[url=http://baike.baidu.com/view/858138.htm#][/url]
艺术特点 黄河号子属民歌的一个主要载体,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是人们参与集体协作性较强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节劳动情绪而唱。
黄河号子的双重功用,即实际功用和艺术表现功用。劳动号子的双重功用表现在:一方面,它可以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另一方面,它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这二者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排斥的,劳动的强度越大,对黄河号子音乐表现的制约也就越大。反之,劳动强度较小,黄河号子的歌唱者就可以有较大的余力去斟酌和发挥其音乐的艺术表现。
律动性是黄河号子的主要特点之一。劳动动作的不断重复及其节奏感,赋予黄河号子节奏的律动性。
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音乐的另一主要特点。黄河号子最常见、最典型的歌唱方式是一领众和,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领唱部分常常是唱词的主要陈述部分,音乐形式灵活、自由,曲调和唱词常有即兴变化,旋律常上扬,高亢嘹亮,有呼唤、号召的特点。和唱的部分大多是衬词或重复领唱中的片段唱词,音乐较固定,变化少,节奏感强,常使用同一乐汇或同一节奏重复进行。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品牌推介
特产
新闻
思想库
人物
人生感悟
乡约名吃
活动
笑非文苑
菲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广播
历史
人文
哲学
新闻
旅游
美食
特产
文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