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谱
›
文化
›
【曹县木雕】:见证百年古俗传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曹县木雕】:见证百年古俗传承
[复制链接]
1710
|
0
|
2010-11-12 2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曹县木雕:见证百年古俗传承
“曹县木雕传承已有数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民俗特征。如相糖模、食品模多用于丧事祭祀用品、婚嫁寿诞、年节祭祀等,题材颇多,有十二生肖、八仙人物、丞相、牌坊、狮子、石榴、寿桃等,这些用品都具备教化伦理的民俗功能特征和吉祥寓意,它同风俗活动一起成为古俗传承的见证。”11月20日,记者赶赴曹县采访时,曹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潘鲁建对记者说。
在潘鲁建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传统艺人制作木雕的全过程,主要分备料、下料、依样描画(上墨线)、制坯、粗雕、修光、精雕等步骤,木雕艺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要懂得雕刻工序,还需要很好的悟性,雕刻时多一气呵成,用刀讲究干净利落,长线条流利顺畅,短线条干脆有节奏。
曹县文化局局长张云涛说,曹县木雕渊源与中国传统木雕一脉相承,发展至明清代时已颇为盛行。曹县木雕花纹图案种类繁多,样式有悬雕、透雕、浮雕、圆雕、平雕等,题材多以吉庆祥瑞寓意的内容为主,它是适应当地民众生产生活、祭祀信仰需求而产生。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曹县木雕自明代起已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兴盛于清。据《曹县志》载,清代乾隆年间,有的雕刻老艺人作品被选进宫,后来又发展到雕刻民间一些生活、祭祀的用品,逐步形成整套的技艺和完善的风格。民国时期曹县木雕老艺人曾成立 “文光雕刻社”,徒弟众多。辛亥革命以后,曹县木雕转向商品性,木雕艺人制作的工艺品及箱柜家具被商人买去远销全国各地,形成产品的又一盛期。抗日战争时期和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曹县木雕曾一度凋零,产品滞销,艺人失业,只能靠雕刻各种制作点心的模具来维持生计。建国以后,党和政府把流散在各地的木雕艺人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使其产品又一次远销全国各地,曹县木雕老艺人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截至目前,曹县木雕发展传承到今天已有七大类三千六百多个品种。其中木雕屏风、挂屏、立体艺术台屏、神龛、罗汉、佛像以及各种家具雕刻装饰组件等艺术性较高的制品,是近年来曹县木雕行业在传统雕刻工艺形式基础上的一个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曹县木雕在结合运用传统的木雕工艺方面又有很多成功的作品。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乡观
新闻
乡约书院
人物
乡约智库
笑非文苑
中华民族
母土情
乡约名家
菲儿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广播
历史
人文
哲学
新闻
旅游
美食
特产
文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