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和“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治学方针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
学校名称 中文: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校徽 [1]
英文:TIANJIN UNIVERSITY
中文简称:官方原简称“津大”,现更为“天大”。民间简称为“天大”。
英文简称:TJU
学校层次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建筑老八校之一,是我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的开端。天津大学是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在2010年5月12日公布的年度QS世界亚洲大学排名中,天津大学位列亚洲第70位,中国大陆第8位。
今天的天津大学,已经成为中国进行高技术领域创新研究、解决社会发展中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以及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资助建设下,天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理工高校之巨擘,诸多优势学科不仅达到国内顶尖水平,且已具备冲击世界一流学科的潜质,为天津大学迈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地址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学校概况简介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其前身为北洋大学,始建于1895年10月2日,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素以“实事求是”的校训、“严谨治学”的校风和“爱国奉献”的传统享誉海内外。1951年经国家院系调整定名为天津大学,是1959年中共中央首批确定的16所国家重点大学之一,是“211工程”、“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大学.
天津大学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曾先后亲临学校视察。长期以来,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天津大学已成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居于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师资力量 学校占地面积18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4337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8人,双聘院士10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3人,天津市“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3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博士生导师509人,硕士生导师786人,具有正高以上职称的教职工568人,教授486人,副教授793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70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9200多人。有两座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书刊总量230多万册,另有多种音像资料、微缩资料和各类光盘数据库。
人才培养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坚持“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办学思路,坚持“育人为本”、“教学优先”、“质量第一”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实施综合培养,不断加强本科教育,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建立起了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教学体系。“十五”以来,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9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1项;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6人;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137种;并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3个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是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学校等。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天大宿舍
2009届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9%。
科研工作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始终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新技术推广中心,3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十五以来,有22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3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30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科研经费实现了稳定和持续的增长,2009年科技经费总量8.89亿元。2009年,在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的12个专项中,学校有40多个项目获得资助;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49项,授权专利297项(其中发明260项)。2009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全国仅有4所高校获此殊荣。在2008年全国高校“三大检索”论文排名中,SCIE检索论文960篇,居全国高校21位;EI检索论文1578篇,居全国高校第6位;ISTP检索论文648篇,居全国高校第20位;有135篇SCI论文被评选为表现不俗的论文,居全国高校18位,1篇论文被评为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学校科技产业蓬勃发展,天津大学科技园是我国首批22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通过了教育部、科技部的验收并正式授牌。
知名校友
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校114年多来,为祖国培养了20万余名高层次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的创立和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革命先驱张太雷,经济学家马寅初,外交家王宠惠、王正廷,数学家秦汾,著名诗人徐志摩等无数先贤,以及至今活跃在各个行业的风云人物,如“两弹一星”功臣吴自良、姚树人,香港实业家荣智健等均曾在这里秉烛夜读;著名法学家赵天麟、桥梁专家茅以升、机械学家刘仙洲、化工专家侯德榜、水利学家张含英、物理学家张国藩、教育家李曙森等知名学者都曾在此执鞭任教。据不完全统计,学校校友中有“两院”院士60多位,大学校长50余位。建国以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高级领导干部,数百名国家特大型企业负责人和总工程师。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天津大学校友在2008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成功“会师”:崔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现有来自98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留学生651人,与国际上36个国家和地区的146所院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还与20多个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集团签订了合作协议。2007年在斯洛伐克成立了首个海外孔子学院。
在世纪之初,学校制订了面向新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并在本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世界一流大学。
(统计数据截止到2010年5月31日)
历史变迁 学校坐落在天津的高校园区南开区七里台,校园占地面积1465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
肇基学府 洋洋大风(初创时期)
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始创于中日甲午海战之后。当时天津海关道盛宣怀通过直隶总督王文绍,禀奏清光绪皇帝设立新式学堂。光绪二十一年八月十四日(1895年10月2日),光绪皇帝御笔钦准,成立天津北洋西学学堂,并由盛宣怀任首任督办,校址在天津北运河畔大营门博文书院旧址。从此,诞生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大学。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西学学堂正式更名为北洋大学堂。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津京,学堂校舍为敌兵所霸占,设备、文档案卷遭毁坏,学校被迫停办。以后不容学堂复课,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4月学堂方在西沽正式复课。1912年1月,北洋大学堂改名为北洋大学校,直属教
育部,1913年又改称国立北洋大学,此后一直沿用此校名至1928年更名为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止。
天津北洋西学学堂一开创就是名符其实的大学,并以高水平的新式大学出现。创办之始就援照美国模式办学,在功课设置、教学内容、教科书、教学方法上,全面引进西方教育模式。此外,北洋大学堂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保证能够实现培养高层科学人才的目的。由于治学严谨,校风朴实,当时北洋大学与哈佛、耶鲁相伯仲,毕业生可免试进入美国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康奈尔”。学堂设立头等学堂(大学本科)、二等学堂(预科),学制各为四年,经过八年,培养出专门人才。同时,资送头等学堂毕业生出国留学也是学堂创办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办之时,头等学堂设专门学(即科系)四门:工程学、矿务学、机器学、律例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学堂增设铁路专科,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设铁路学堂,上述学门皆为当时中国社会所急需,体现了北洋大学“兴学救国”的创办宗旨。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北洋大学堂开学复课时,分设法律、土木工程、采矿冶金三个学门,后应外交需要附设法文班、俄文班,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办师范科,至此北洋大学已成为包括文、法、工、师范教育诸科,初具综合性的新式大学。
筚路蓝缕 穷理振工(专办工科时期)
天津大学校旗
1919年原采矿冶金学门又分为采矿学门、冶金学门。191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对北洋大学与北京大学进行科系调整,北洋大学改为专办工科,法科移并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工科移并北洋大学。从此,北洋大学进入专办工科时代。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在教育上试行大学区制,北洋大学改称“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不久大学区制废止,北洋大学暂称“国立北洋工学院”。
从1920年6月起,北洋大学专办工科,设有土木、采矿、冶金三学门;后学门改称系,至1935年北洋工学院设有矿冶、土木、机械、电机共四个系(内分七个工程组);为了提高学术及技术水平,北洋工学院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开始成立研究所,1934年,其组织章程(含招考研究生)经教育部核准,1935年初,开始招收研究生,首届研究生于1937年“七·七”事变前毕业,并被授予硕士学位。
三工连理 薪火相承(抗战时期)
1
天津大学校园 [2]
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30日,天津沦陷。9月10日,教育部下令“以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3月,西安临时大学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7月教育部指令西北联大改组为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和西北医学院。
国立西北工学院(又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由北洋工学院(今天津大学)与北平大学工学院、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合组而成,学院设在陕西固县古路坝,初设土木、电机、化工、纺织、机械、矿冶、水利、航空八个系,后又增设工业管理系。
1941年10月,中国工程师学会及各专门工程学会在贵阳举办联合年会。借此相聚之机,各届北洋校友就复校事宜进行了磋商,会谈决定在呼吁恢复国立北洋工学院的同时,筹设私立北洋工学院,由全国北洋校友共同筹办。在此压力下,国民政府行政院于1942年12月将原浙江省立英士大学升格为国立英士大学,将其工学院划出,独立为国立北洋工学院,任陈荩民为代理院长,因工学院地处浙江泰顺百丈口镇,故史称“泰顺北洋工学院”。与之相呼应,李书田于1944年春在西安筹建了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下设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两系,并以北洋治学精神主持西京分院,分院学生刻苦攻读,奋发读书蔚然成风。
百川归海 西沽重兴(理工结合时期)
北洋大学校歌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天津收复。北洋广大师生和各地校友提出了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的强烈要求。1946年初,教育部正式下令恢复国立北洋大学,着力在天津西沽北洋大学原址复校。此后,泰顺北洋工学院、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西北工学院和北平部(理学院院长陈荩民接受“北平临大第五分班”,建立北洋大学北平部)四校师生先后返津参加复校。
1945年10月22日北洋大学正式复校开学。复校后的国立北洋大学,在原来工学院的基础上,增设了理学院,从此北洋大学进入理工结合时期。工学院初下设土木、水利、采矿、冶金、电机、航空、机械、化学工程学系八系,后增设建筑工程学系和纺织工程学系;理学院设置与工学院关系密切的物理、化学、数学、地质学四个基础学科系。复校后,北洋大学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制定了“决不忽视穷究学理,同时注重科学应用,使理工有机结合起来”的教学方针,并积极付诸实施;同时,成立土木、水利、采矿、冶金和化学工程等五个工程研究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科学研究,并着手招收研究生,以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和研究人员,被各界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
改天换地 北洋新生(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时期)
1949年1月,天津解放,4月,北洋大学在原校址正式开学复课。
1949年11月起,北洋大学隶属中央教育部直接领导。此后,北洋大学师生积极配合新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造,进行了增强教师阵容、课程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完成了学校的新民主主义改造。改造后的北洋大学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学校设立理学院、工学院,共设有物理、数学、冶金、土木、水利、采矿、机械、化工、航空、纺织、建筑工程、地质工程等12个学系,学系下设水利实验室等14个实验室,还设有机械实习工厂与纺织实习工厂。同时,北洋大学的科学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工作,在改造后也取得了充足的发展,设有冶金、土木、采矿、水利、化工等5个工程研究所,成为当时我国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
1951年9月22日,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程中,北洋大学为祖国培养了数千名高级专门人才,成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各界的栋梁,为我国采矿、冶金、石油工业的创建,为机械、水利、土木工程的开拓,为纺织、化工、航空、电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五四”运动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马千里、外交家王正廷、数学家秦汾、矿冶学家王宠佑、法学家王宠惠、海牙国际大法官徐谟、诗人徐志摩等杰出人才都曾就读于北洋大学。革命先驱、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烈士也是北洋大学早期毕业生,同时,包括陈立夫、叶秀峰等“一代枭雄”皆毕业于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
法学家赵天麟、教育家张含英等曾任北洋大学校长。机械专家石志仁、化工专家侯德榜等曾在校任教,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等也都毕业于天津大学。在大批校友中,有50余名专家、学者成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前,天津大学设土木、水利、采矿、纺织、冶金、机械、电机、化工、地质、数学、物理共11个系。
院系调整中,南开大学工学院,津沽大学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的化学工程系,北京铁道学院的建筑工程系等院系并入天津大学;天津大学数学系、物理系并入南开大学。此后,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还有:抽调地质组组建北京地质学院(今中国地质大学);抽调冶金系、采矿系金属矿组组建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抽调采矿系采石油组并入清华大学;抽调采矿系采煤组至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抽调电信系至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抽调水利系农田水利及土壤改良专业至武汉水利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抽调土木工程系测量专业至武汉测绘学院(现已并入武汉大学);矿冶工程系调唐山成立河北矿冶学院(今河北理工大学);纺织工程系调出成立河北纺织工学院(今天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系造纸专业调往天津轻工业学院(今天津科技大学)。1958年又从天津大学抽调力量重新组建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
经过全国规模的院系大调整,一方面,天津大学集中了并入院系的优势,成为全国重点工科大学;另一方面,从天津大学调出的科系历史悠久、优势突出,把北洋大学的优良传统带到了祖国各地,为新中国工业体制的建立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调整后,天津大学迁入南开区七里台新校址,下设机械工程系、电力工程系、电信工程系、土木建筑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纺织工程系、水利工程系7个工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另设化工研究所和石油工业学校。此后,经过几年的调整、发展,天津大学已逐步形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格局,并在此基础上阔步前进,将学校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多科性工业大学之一;1955年天津大学重新招收研究生,着力高
层次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完整的研究生培养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1958年8月13日,毛泽东主席视察了天津大学,并就学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高等学校应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1958年末在北京举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上,天津大学展出的项目居全国高校之首,受到各方面的重视。195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天津大学被定为首批16所重点大学之一。在此前后,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周恩来、邓小平等也先后来校视察工作,对天津大学的工作和已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1966年,天津大学设有无线电电子工程、光学与精密仪器、水利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动力与自动化工程、土木建筑工程、化学工程等7个系、38个专业。在随后的十年“文革”期间,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影响了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后,天津大学全面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科研秩序,教育质量日益提高,并于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78年2月,天津大学第一批恢复了文革前直属教育部领导的重点高校地位。
锐意改革 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到百年校庆,新的发展时期)
敬业湖晚霞
1979年1月,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提出了把高等学校办成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的奋斗目标。会后,天津大学提出了把学校办成理工结合的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大胆革新,调整系科设置,兴办理科专业和理工结合的新专业,加强基础理论和技术基础。经过筹备调整,学校将原土木建筑工程系更名为土木工程系,原无线电工程系更名为电子工程系;在原机械制造工程、精密仪器工程、电子工程系、电力及自动化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等7个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科学工程、热物理工程、建筑、船舶工程、工业管理工程、基础科学6个系;另有马列主义、体育、中文等3个直属公共课教研室;新增了系统工程、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应用力学、工程热物理等5个专业。全校由原来的38个专业发展到43个专业,并筹备建立化学、生物及医学仪器两专业。调整后的系科和专业的更新,既有尖端科学,也有基础科学,学科布局合理,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学生培养上,学校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向,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教学实践,使学生既能打好理论基础,又能获得基本技能和必要的实际锻炼。1981年10月,国务院决定高等学校实施学位制并授权天津大学为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学校在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基础上,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1984年,教育部批准学校为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会上,天津大学的36项科研成果获奖,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研究精神。随后学校采取了有力措施,健全科研机构,加强组织管理,大力修订和落实学校科研规划,突出重点,缩短科研战线,并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全校已建立和在建研究所(室)共14个,并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当年即完成科研项目25项。
1980年,天津大学举行了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校庆――85周年庆典。此后,学校加大改革力度,于1983年成立了人文社会科学系,将原化学工程系分为化学工程、应用化学、化学三个系,基础课部分为数学、物理、力学、外语四个系。1984年,学校制定了《天津大学1984~1990年发展规划》,提出了把天津大学办成具有工科、理科、文科和管理学科的综合性高等学校的规划目标,并规定了具体的实施指标,为学校的发展绘制了美好的蓝图,标定了发展方向和目标。到1985年底,学校综合性大学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专业设置日趋合理,系科有了较大充实和发展,全校建有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设有20个系,52个本科生专业,16个重点学科,13个博士点,45个硕士点,有14个研究所(室),77个实验室,8个实习和生产性工厂。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又设立了技术经济与系统工程系,增设了生物化工、工业工程、国际工程管理、经济法等专业。到1995年百年校庆前,全校共有21个系,59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系14个,理科系3个,文科系2个,管理科系2个,此外学校还建立了成人教育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国家教委高等工程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基本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办学模式。全校有各类在校生13000余人,其中本专科生9300余人,研究生2100余人,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00余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200余人。至此,一个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现代化大学已初具规模。
百年风华 再攀高峰(向综合性大学发展时期)
1995年是天津大学光耀辉煌、永载史册的一年。5月,天津大学顺利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部门预审,成为我国首批建设的若干所重点大学之一;10月2日,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典隆重举行,古老的学府从此跨入了新世纪的征程。1995年10月2,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全校师生员工和2万余名海内外校友参加了这一盛大庆典。百年校庆之际,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荣毅仁等分别题词,李瑞环、李岚清、吴阶平、孙孚凌等出席庆典,充
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天津大学的亲切关怀。
百年校庆后,天津大学奋勇前进、矢志改革,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办学效益,学校从1997年始积极推行学院制改革,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将原有的办学系和所组建为11个学院。同时,从1985年起学校即开始试行有计划、有指导的学分制,现已基本完善。在此基础上,学校又进行了专业结构调整,注意体现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叉与综合精神,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今天,天津大学的本科生培养质量,总体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1999年5月,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进行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优秀评价。
天津大学校园生活
一百一十多年来,天津大学先后为我国培养了10万余名合格毕业生,他们中间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天津大学的发展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曾先后来校视察,对天津大学的发展给予了热情关怀和有力支持。
新世纪已经到来,学校制订了面向21世纪的总体发展目标。在"实事求是"校训的指引下,天津大学全体师生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水平大学的目标而不断努力前进。
学校院士
龚克校长看望家乡受灾学生 [3]
中国科学院院士:
余国琮教授 著名化工蒸馏专家
周 恒教授 著名流体力学专家
彭一刚教授 著名建筑学家
张春霆教授 著名生物物理学家
姚建铨教授 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曹楚生教授 著名水利工程学家
王静康教授 著名化工工业结晶专家
沈家祥教授 著名制药工程专家
叶声华教授 著名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家
陈予恕教授 著名一般力学专家
余贻鑫教授 著名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
钟登华教授 著名水利工程学家
双聘两院院士:
谢世楞 工程院 (双聘) 海岸动力及海岸工程专家
邬贺铨 工程院 (双聘) 通信工程专家
时铭显 工程院 (双聘) 化学工程与设备专家
邹 竞 工程院 (双聘) 感光材料专家
刘昌孝 工程院 (双聘) 药代动力学专家
吴祖泽 中科院 (双聘) 实验血液学专家
韩其为 工程院 (双聘) 水利工程专家
王浩 工程院 (双聘) 水利工程专家
历任校长 北洋大学堂 (1895.10-1912.1)
盛宣怀 首任督办(校长)1895.10-1896.10
李岷琛 督 办 1896.10-1903
唐绍仪 督 办 1903-1904
梁敦彦 督 办 1904-1907
梁如浩 督 办 1907-1908
蔡绍基 督 办 1908-1910
钱明训 督 办 1910-1911
王修植 总办(总理全校事务)1897-1902
蔡绍基 总 办 1902.8-1903.6
钱 嵘 总 办 1903.6-1903.8
沈 桐 总 办 1904.9-1905.1
丁惟鲁 监 督(总理全校事务) 1905.2-1906.1
蔡儒楷 监 督 1906.1-1911.12
徐德源 监 督 1911.12-1912.1
徐德源 校 长 1912.1-1913.3
北洋大学校长 1912.1-1913.2
国立北洋大学1913-1928.7
蔡儒楷 校 长 1913.2-1914.3
赵天麟 校 长 1914.3-1920.1
冯熙运 校 长 1920.1-1924.8
刘仙洲 校 长 1924.9-1928.7
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 1928.7-1929.6
茅以升 校 长 1928.7-1929.6
国立北洋工学院 1929.7-1938.7 茅以升 院 长 1929-1930.6
蔡远泽 院 长 1930.7-1932
李书田 院 长 1932-1938.7
西北工学院 1938.7-1946.5
李书田 筹委会主任 1938.7-1939.2
赖 琏 院 长 1939.2-1943.10
潘承孝 院 长 1943.10-1946.5
泰顺北洋工学院1942.12-1946.5
陈荩民 院 长 1942.12-1946.5
北洋工学院西京分院1944-1946.5
李书田 院 长 1944-1946.5
国立北洋大学
1946.5-1951.9
茅以升 校 长 1946.5-1948.8
张含英 校 长 1948.8-1949.4
刘锡瑛 校 长 1949.4-1951.9
天 津 大 学 1951.9-至今
刘锡瑛 校 长 1951.9-1952
吴 德 校 长 1952-1957
张国藩 校 长 1957-1966
臧伯平 校 长 1977-1978
李曙森 校 长 1978-1982
史绍熙 校 长 1982-1986
吴咏诗 校 长 1986-1993
李光泉 校 长 1993-1997
单 平 校 长 1997-2006
龚 克 校 长 2006-至今
重点学科 7 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
8 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动力机械及工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结构工程。
25个天津市重点学科: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结构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技术经济及管理。
专业设置 ☆统招本科专业设置(5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光电子技术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艺术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分子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电子商务、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财务管理、应用物理学、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应用化学、英语、表演、汉语言文学、药学、软件工程、动画、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教师资)。
☆高自考本科专业设置(18)
计算机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物流通信、工程管理、电子商务、商务管理、机电一体化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业工程、工业设计、动画、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信息管理、化学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建设方向)、工程造价管理
☆网络教育本科专业设置(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商
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土木工程、电子商务、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汉语言文学、动画、
工程造价管理、旅游管理
☆第二学位专业设置(2)
高等教育管理、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财务管理、法学、英语(科技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专业设置(151)
中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金融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经济法学、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职业技术教育学 、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戏曲艺术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舞蹈学、基础数学 、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 、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声学、光学、无线电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分析与计算力学、工程测试与强度分析 、振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工业设计、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物理电子学 、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导航、制导与控制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环境设计、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建筑材料、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 、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环境化工、生物分子工程、膜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工程、发酵工程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轮机工程、水声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食品科学、蔬菜学、药物化学、药剂学 、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药事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 、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情报学。
☆博士专业设置(92)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生物物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工程分析与计算力学、工程测试与强度分析、振动与控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致导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建筑环境设计、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市政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建筑材料、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环境化工、生物分子工程、膜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药事管理、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 职业技术教育学。
学科排名 2007~2009 教育部学位中心全国一级学科排名,天津大学的整体位置
学科名 | 全国排名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第1名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第1名 | 光学工程 | 第2名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第3名 | 建筑学 | 第3名 | 水利工程 | 第3名 |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 第5名 | 电气工程 | 第6名 | 土木工程 | 第7名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第4名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第9名 | 生物医学工程 | 第10名 | 力学 | 第11名 | 公共管理 | 第14名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第10名 | 工商管理 | 第16名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第19名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第20名 | 机械工程 | 第21名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第21名 | 化学 | 第29名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第30名 | 数学 | 第36名 |
主实验室
天津大学东校门
☆主要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
国家工程实验室: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文物重点研究基地: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合成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陶瓷与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技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量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4]实验室
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物与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港口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应用催化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低维功能材料物理与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过程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建筑物理环境与生态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土木工程结构及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材料复合与功能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连接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膜科学与海水淡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天津市现代药物传递及功能高效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非线性动力学与混沌控制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所、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精馏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科技成果重点研究推广中心: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化工填料塔及塔内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形状记忆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型动力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绿色精制过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监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市工程中心:天津市微纳制造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工业结晶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快速成型技术工程中心
来源;天津大学主页学校概况最新版介绍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 建筑学院 化工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 理学院 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文法学院 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 网络教育学院 软件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仁爱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校园环境】
九河下梢天津卫,美在湖光水色。
玉龙腾跃海河,占尽钟灵毓秀。
海河流资润泽,哺育了津沽大地上的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天津大学(北洋大学)。
校训及注释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校训为“实事求是”,由建校初期北洋大学原校长、著名法学家赵天麟首倡并承继至今。赵天麟任校长期间(1914-1920)总结北洋大学近二十年办学经验,概括出“实事求是”四个字,以之教导学生遂成为校训,一直沿袭至今。
“实事求是”一词出于《汉书·河间献王刘》,文中说刘德“修古好学,实事求是”。后被人们沿传引申,毛泽东也曾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作过这样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赵天麟以这四个字首倡于北洋大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待科学技术知识,端正学风。对昔日的北洋大学和今天的天津大学在治学、育人诸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天麟坚持严字当头,以讲求高质量为教学目标。他在1925年北洋大学三十周年校庆祝词中写到:
形上形下,聚精会神。
人文渊薮,日新又新。
猥长其曹,改制伊始。
一得之愚,实事求是。
忆当髫稚,蛾术于斯。
归自海外,乃辱皋比。
教学相承,渊源接续。
从事此间,厥情最笃。
别来数稔,时复念兹。
达材成德,与有荣施。
云霞蒸蔚,盛会欣逢。
洋洋学海,万派朝宗。
这一段祝词是赵天麟办学思想的回顾和总结,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和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抱负。
天津大学在继承这一优良校训的基础上赋予了新的内涵,即办事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求索真相,开拓创新,把握规律。天津大学继承了北洋大学的优良校风和学风,恪守“实事求是”的校训,在教学上,明确提出了“严谨治学,严格教学要求”的“双严”方针,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对教师严格聘任,讲求真才实学,并要求教师兢兢业业,诲人不倦,讲授认真,教学方法具有引导性;对学生严格挑选,严格考核,严格管理,并要求学生自觉自重,勤奋好学,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歌 校歌作者 萧友梅、廖辅叔
北洋大学-天津大学校歌
1=D 4/4
行进速度
. . . . .
1﹒1 5 5 | 3 4 6 5 | 35 1 5 43 | 2 0 3 3 | 23 4 4 4 | 3 4 5- |1﹒1 55 36 |
 ̄  ̄  ̄  ̄  ̄  ̄  ̄
花堤蔼蔼, 北运滔滔, 巍巍学府北洋 高. 悠长 称历史,建设 为同胞. 不从纸上呈空
︵ ︵
5 333 2 6 | 5 23 1 0 | 30 30 30 0 | 30 60 50 0 | 30 30 60 0 | 20 30 10 0 |
 ̄ ̄  ̄  ̄  ̄  ̄  ̄  ̄  ̄  ̄  ̄  ̄  ̄  ̄  ̄
谈要实地把 中 华改 造. 穷 学 理, 振 科 工, 重 实 验, 薄 雕 虫.
. . .
5 - 56 7 | 1 7 6 5 | 4 - 43 2 | 17 1 2 - | 3 - 34 5 | 2 1 7 6 | 5 5 6 5 |
 ̄  ̄  ̄  ̄
望 前驱之 英华卓荦, 应 后起之 努力追踪. 念 过去 之 艰难缔造. 愿一心一
. . . .
7 - - 5 | 6 7 1 2 | 1 - 1 0 |
德 共 扬校誉于 无 穷.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著名校友
王宠惠 陈立夫 张太雷 马寅初 徐志摩 茅以升 张维 李书田 秦汾 史绍熙 黄汲清 魏寿昆 周志宏 李荣融 储波 王云坤 聂壁初 吴咏诗 母国光 荣智健 王静康 叶声华 马挺贵 崔恺 李兴刚 周恺 何勇
天津大学与北京奥运会 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于1895年诞生于天津,奠定了天津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祥地的重要历史地位。建校百余年来,天津大学与天津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学成后投身天津的建设和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各行各业,为天津的兴旺、腾飞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今日之天津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的著名大学,以其蜚声海内外的崇高声誉成为天津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天津与奥运有着极深的渊源,而这些渊源中又有着不胜枚举的“天大记录”,我国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终身委员,中国奥运之父王正廷先生毕业于天津大学。他曾于1932年首次组织中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并率团先后参加第11届和第14届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会的筹备过程中,天大人更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记录,2008北京奥运场馆总规划师周恺、“鸟巢”中方总建筑师李兴刚、“水立方”中方总建筑师赵小均,老山自行车馆总设计师韩庆华,奥运主要场馆承建方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徐贱云等均为天大的毕业生和老师。为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先生是该校的兼职教授,曾多次来学校为同学们讲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附:为奥运及首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部分校友简介(获我校颁发的“北京奥运会及首都建设贡献奖”的11位校友)
崔恺校友:1984年毕业,建筑学专业,硕士。国内最年轻的国家工程设计大师。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奥运项目设计方总指挥。首都博物馆总设计师;其主持设计的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办公楼,被评为北京市“九十年代十大建筑”。
李兴刚校友 :1991年毕业,建筑学专业,学士。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体育中心(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
任庆英校友:1981年毕业,土木工程专业,学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结构院院长,奥运项目设计方副总指挥,鸟巢设计项目经理。
周恺校友:1988年毕业,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硕士。现任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总体规划中方总建筑师。
赵小钧校友 :1989年毕业,建筑学专业,硕士。现任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
李仕洲校友:1965年毕业,土木系专业,学士。曾任中信建设集团总经理;现任国家体育场(鸟巢)有限责任公司(业主单位)总经理。
徐贱云校友:1989年毕业,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现任北京城建集团总经理;国家奥运场(鸟巢)、首都博物馆总承包商。
赵志雄校友:1988年毕业,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学士。现任北京市国资公司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建设管理公司(业主单位)常务副总经理。
李宝丹校友:1983年毕业,土木系建筑结构专业,学士。现任国家体育馆建设项目总经理。
梁应添校友:1962年毕业,建筑学专业,曾任国家大剧院技术总监组组长,主持设计项目60多项,其中深圳体育馆、西安阿房宫宾馆、全国政协办公楼等多项获国际、国家和部委奖;曾任京外奥运场馆项目审查专家组组长。
王士淳校友:1968年毕业,建筑学专业。现任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水滴)中方设计主持人。其主持设计的天津体育馆获全国优秀设计奖。
校园文化 北洋艺术团
天津大学北洋艺术团成立于1985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高校大型综合性学生艺术团体。建团近二十年来,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艺育人”的宗旨,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生艺术活动,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提高了普通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创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艺术团目前拥有北洋交响乐团、合唱团、军乐团、民乐团、舞蹈团、曲艺话剧团、音乐爱好者协会、北洋越剧研究社和演出中心等九个团体和组织在内的,拥有团员、学员千余人的大型艺术类社团。除迎新晚会、毕业生晚会、特长生汇报演出、新年音乐会、圣诞音乐会等固定的演出活动外,艺术团各团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的组织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爱好者协会首开全国工科院校普及高雅艺术的先河,举办每周一次的周末音乐会,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推广普及严肃音乐和高雅艺术,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近年天津大学录取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581591586--2本科一批2008526569547--2本科一批2007562562562--1本科一批2006560564561--3本科一批2005520534527--3本科一批2004496--------不详2003480--480----不详2002----498----不详2001----394----不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