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河北】河北大学简介1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河北】河北大学简介1
[复制链接]
1667
|
0
|
2010-11-16 12: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河北大学是河北省唯一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是河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学校的前身是1921年法国耶稣会士于天津创办的天津工商大学,其后数易校名,先后历经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时期,1960年改建为综合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66年5月1日,天津恢复直辖市,于是1970年学校由天津迁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当时的河北省会。2005年,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并入河北大学。
河北大学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河北大学
中文简称:河大
校名题写:郭沫若
英文名称:Hebei University
英文简称:hbu
河北大学
建校时间:1921年
办学层次:教育部、财政部与河北省政府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学,享受中央直属高校待遇
办学性质: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学位授予权
学校概况
学校设校本部、新校区、医学部等校区,占地面积2440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93亿元。学校办学条件优良,治学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先进:建有设备技术一流的网络中心、新闻中心和环境一流的体育馆、音乐馆、大学生活动中心和艺术教育中心;拥有河北省唯一一家高校出版社——河北大学出版社;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390万册,馆藏数量居河北省各类图书馆之首;学校博物馆收藏动植物标本60余万件,文物近7000件,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70余件,馆藏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是一所医疗设备先进、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服务水平较高,具有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整体功能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河北省首批“百佳医院”。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支撑,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后劲足、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不断推进教学建设、改革与发展,努力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和水平。在多年的办学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强省骨干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立足于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加强科研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许多学科成为河北省的科研中心和学术交流窗口。
河北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始终得到上级组织和领导的支持与关心。河北大学历来是河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1960年、1962年、1978年、1984年、1996年河
河大美景——坤湖鸭戏
北省委、省政府先后五次决定对河北大学进行重点建设。河北大学的发展也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的重点支持。2002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与河北省人民政府重点支持建设河北大学。2005年11月,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河北大学协议,河北大学进入国家省部共建大学行列。河北大学的发展还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李岚清、李铁映、彭佩云、陈至立以及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来校视察指导工作。
编辑本段
学校历史
1921年,法国政府商请罗马教廷批准,由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的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马场道清鸣台,创办了一所教会学校,初名“天津农
河大美景——临轩凭竹
工商大学”,复定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在教会内部称为“天津圣心学院”。这是天主教在华办学的一项重要举措,填补了中国北方尚无天主教建立大学的空白,与南方的上海震旦学院遥相呼应。
国民政府成立后,学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申报立案。1933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第7923号训令,正式批准立案,因所设系科未达“大学”三院九系之标准,故将学校更名为河北省私立“天津工商学院”。
1944年学校通过改建大学的计划。1945年成立三院七系,初具大学规模。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向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申报改建大学。1948年10月4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立案,将工商学院改名为“私立津沽大学”。
1951年9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布(51)高一字1170号令批准,津沽大学改为公立,将私立达仁商学院、天津土木工程学校分别合并入津沽大学商学院、工学院,并以津沽大学原有之文学院为基础,筹建师范学院。
1952年8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将津沽大学工学院3系与前北洋大学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将津沽大学财经学院3系并入南开大学;以津沽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又将天津市教师学院并入,在原校址改建为天津师范学院。
1958年,天津改为河北省省辖市,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同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决定将天津师范学院扩建为天津师范大学。1959年,天津师范大学改由天津市领导,同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确定天津师范大学为全省5所重点大学之一。
1960年夏,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会教五字第258号通知决定,将天津师范大学改为综合性的河北大学,郭沫若先生亲自为本校题写了校名。当时隶属河北省教育厅领导。
1969年10月,根据冀革(69)130号及津革(69)163号文件精神,天津恢复直辖市,河北大学隶属河北省管理。1969年12月,河北大学陆续迁出天津。1970年,河北大学迁址保定,仅在天津马场道74号设河北大学留守处,。
2002年5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同河北省人民政府一起,在“十五”期间重点支持河北大学的建设,河北大学成为省内唯一实施省部共建的高等院校。
2005年5月,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的批复》(冀政函[2004]153)河北省职工医学院并入河北大学,成立河北大学医学部。
2005年11月,国家教育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省部共建河北大学协议,河北大学正式跨入国家“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四十七,2007中国大学理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六十七,2007年中国大学工科排名第81位。
河北大学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校本部位于五四东路180号,另有新校区、医学部、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成教学院第一校区、法院东街院等七个校区。现任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
编辑本段
校训、校风
河北大学校训、校风、校歌、校徽是河北大学的永久性标志和精神风貌的载体,对于河北大学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河北大学校训
实事求是 笃学诚行
河北大学校风
博学 求真 惟恒 创新
编辑本段
校歌
河大美景——漆史旧迹
旧版校歌
科学救国,效著乎西洋;
裕民保种,端赖工商。
煌煌我校,踞柝津之阳;
乐育善诱哉,成栋梁。
莘莘学子负奇资,如圭如璋;
切磋琢磨,集于一堂。
济济青年勤学问,日就月将;
藏息修游,教亦多方。
守校训,誓永志而弗忘;
实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
知识日以进,体魄日以强。
三育完美,二科专长。
尊师敬友,所习勿荒。
幼学壮行,庶挽澜狂。
谨祝我校,如陵如冈,万岁无疆;
人才辈出,久久自芬芳。
河大美景——凌霄阁倾
新版校歌
我们迎着渤海日出启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
大河吐豪气,太行铸脊梁,燕赵学府播撒着智能之光。
实事求是,笃学成行,慷慨悲歌,求索无疆,河北大学,桃李芬芳,桃李芬芳。
青春做伴齐奋起,青春做伴惜韶光,我们乘风击浪,驶向明天的辉煌。
编辑本段
文化传统
科学救国,效著乎西洋; 裕民保种,端赖工商。 煌煌我校,踞柝津之阳; 乐育善诱哉,成栋梁。 莘莘学子负奇资,如圭如璋;切
河大美景——汉宫霞晚
磋琢磨,集于一堂。 济济青年勤学问,日就月将;藏息修游,教亦多方。 守校训,誓永志而弗忘;实事求是,乃成德之梯航。 知识日以进,体魄日以强。 三育完美,二科专长。尊师敬友,所习勿荒。 幼学壮行,庶挽澜狂。 谨祝我校,如陵如冈,万岁无疆; 人才辈出,久久自芬芳。
煌煌北国望学府,巍巍工商独称尊,被称为“东方康奈尔”的天津工商学院和津沽大学曾经是那样的辉煌灿烂。然而随着历史的脚步,渐渐的被人遗忘。但是作为后身的我们不应忘记当年直隶东南教区的耶稣会士们为强国教育,为福传四方奔走求援的身影,科学救国,民主自由,天然的法式浪漫血统使我们有着宽容、开放、博爱的胸怀。
编辑本段
大师云集
从私立津沽大学到河北大学,几十年的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学校聚集了一大批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著名学者桑志华、裴百纳、侯仁之、高镜莹、齐思和、阎子亨、理源、张鎛、叶嘉莹、顾随、雷石榆、裴学海、马沣、胡毅、张弓、吴玉如、焦敏之、蓝英年等先后在我校任教。其中,教育系有刘文修、滕大春、胡士襄、张述祖等八大教授,中文系有顾随、张弓、雷石榆、魏际昌等八大教授,物理系有马沣、吴振球、朱自熙,生物系有林子明、卢开运、王所安,化学系有沈宏康、傅承光、蒋守规、孙汉文,历史系有漆侠、王仁忱、傅尚文、李光壁,数学系有杨从仁,外语系有胡毅、徐中杰,哲学系有章一之等全国的知名教授。为中华民族培养了一大批蜚声中外的专家、学者。(系学生收集,请补充)
教育系八大教授:刘文修、滕大春、胡士襄、张述祖、胡毅、阎国华、姜文闵
河大美景——霁雨初晴
中文系八大教授:顾随、张弓、雷石榆、魏际昌、裴学海、黄绮、武占坤、詹锳、韩文佑
历史系:漆侠、王仁忱、傅尚文、李光壁、乔明顺、齐思和、钱君晔、黎仁凯……
外语系:胡毅、徐中杰、张杰民、李世麟、李北达……
物理系:马沣、吴振球、朱自熙、高婴齐、张国藩……
化学系:沈宏康、傅承光、蒋守规、孙汉文、薛恩钰……
经济系:李宝震、袁贤能、缪仲彝、魏埙、樊纲……
土木水利系:谭真、华南圭、高镜莹、徐世大、林镜瀛、王华棠、……
建筑系:张镈(人民大会堂)、阎子亨、陈炎仲、沈理源
生物系:林子明、卢开运、王所安、李庆余
其他:朱星、方豪(台湾院士)、张肖虎(音乐教育家)、杨从仁(数学家)、章一之(哲学)、刘豁轩(新闻学家)、裴化行(法)、桑志华(法)、慕乐(法)、卜怀礼(法)……
编辑本段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
河北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俊祥
党委副书记:李自壮
党委副书记:刘金勇
党委常委、副校长:哈明虎(回族)
党委常委、副校长:冯浩楼
党委常委、副校长:孙景元
党委常委、副校长:王 洪
党委常委、副校长:康书生
党委常委、副校长:郭 健
编辑本段
历任领导
天津工商学院 (1921.7-1948.11)
于溥泽(法籍)P.P.Jubaru 校长 (1921.7-1925.7 )
河北大学
裴百纳(法籍) A.Bernarb 校长 (1925.7-1931.5 )
赵振声 院长 (1931.6-1933.7 )
华南圭 院长 (1933.8-1937.8 )
刘 斌 代理院长 (1937.9-1943.7 )
刘乃仁 院长 (1943.7-1948.11 )
私立津沽大学(1948.11-1951.9 )
刘乃仁 校长 (1948.11-1949.1 )
卜相贤(法籍) 代理校长 (1949.1.4-1949.1.8 )
王峻德 代理校长 (1949.6-1951.9 )
国立津沽大学 ( 1951.9-1952.9 )
王金鼎 党支部书记 ( 1951.9-1952.9 )
张国藩 校长 ( 1951.9-1952.9 )
天津师范学院 (1952.9-1958.7)
任子墉 党支部书记 (1952.10-1953.4 )
任子墉 党总支书记 (1953.4-1953.10 )
温宗祺 党总支书记 (1953.10-1954.12 )
鲁 义 党总支书记 (1954.12-1956.5 )
温宗祺 党委书记 (1956.5-1957.10 )
戈 华 党委书记 (1957.10-1958.7 )
梁寒冰 院长 (1952.9-1958.7 )
天津师范大学 (1958.7-1960.7)
戈 华 党委书记 (1958.7-1960.7 )
梁寒冰 校长 (1958.7-1960.7 )
河北大学 (1960年7月至今)
戈 华 党委书记 (1960.7-1963.12 )
梁寒冰 校长 (1960.7-1963.3 )
李泽民 党委书记(1963.11-1966.7 )
河北大学
张承先 校长 (1963.3-1966.6 )
李泽民 文革委主任 (1966.7-1968.3 )
萧 光 代理党的核心组组长 ( 1972.12-1975.1 )
李芳林 党的核心组组长、校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1-1978.7 )
萧 光 党的核心组组长 ( 1978.7-1980.4 )
周学鳌 党委书记 (1980.6-1983.8 )
周学鳌 校长 (1978.7-1983.8 )
钟 毅 党委书记 (1983.8-1984.11 )
于善瑞 校长 (1983.8-1990.9 )
潘春堂 党委书记 (1984.11-1991.11)
贾瑞增 党委书记 (1991.11-1994.5 )
李志阐 校长 ( 1990.12-1994.5 )
吴家骧 党委书记 ( 1994.5-1999.8 )
吴家骧 校长 ( 1994.5-1996.3 )
张留成 校长 ( 1996.3-1999.8 )
詹福瑞 党委书记 (1999.8-2004.2 )
王洪瑞 校长 ( 1999.8-至今 )
左晓光 党委书记(2004.3-至今)
院系设置
河北大学现有28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其它还设有多个专科专业,三个独立办学学院。
河北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古典文献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历史学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河北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经济贸易、保险学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旅游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财政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图书馆学、档案学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法语、韩语
河北大学田家炳艺术学院:动画专业、广播电视编导、艺术设计、音乐学、绘画专业、戏剧影视
文学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学前教育学、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学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
河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
与应用数学
河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材料化学、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信息、海洋科学
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电子
信息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
河北大学药学院:药学、中药学
河北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
河北大学质量技术监督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计量技术与管理、质量工程及产品质量检验、汽车检测与维修
河北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影像
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
河北大学预防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系
河北大学基础医学院:中药学
河北大学还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
其它学院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
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河北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河北大学人民武装学院
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河大硕士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政治学理论,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行政管理,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人口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基础心理学,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硕士,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等。
学科建设
河北大学现有28个学院,85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10大学科门类;设有涵盖全部十一大学科门类的128个硕士学位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法律、教育、工程、艺术、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汉语国际推广、高等在职8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2个博士学位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可授予44个二级学科,50多门省部级精品课;拥有1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1个文化部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1个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个全国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实验基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特色学科,1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2个省级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院、华夏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全国电磁学学会、文心雕龙研究会,中国动物学会蛛形学会、中国话语语言学研究会、全国物理通报、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物理学会、化学学会、动物学会、美学学会、数学学会、微生物学会、语言学会、历史学会、艺术学会等20多个国家和河北省基础研究学会挂靠在河北大学。2008年,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北大学共建现当代文学学科。
学校对同类学科进行整合,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单一的思维方式。文、史、哲虽属不同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特点,但又有“同根生”的一面:研究的对象都是人的精神世界。实施了“大文科”试点,在中文、哲学、历史等专业开设了文学概论、史学概论、中国哲学史等必修课程,打通了三者界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215人,专任教师1784人,副高级以上12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软引进”院士7人,教育部社科委员1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1人,教育部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吴玉章奖1人,王力语言学奖2人,霍英东和“何梁何利基金奖”获得者多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省管优秀专家1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9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77人。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3964人,其中,本专科生18951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350人,留学生162人。
人才培养
河北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教学建设、改革与发展。学校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85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十大学科门类;拥有12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硕士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涵盖全部十一大学科门类;设有1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可授予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8大学科门类的博士学位;建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院士风采
印象初院士
男,江苏海门人,汉族,193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1958年7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历任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昆虫学会三届、四届、五届、六届理事会理事,中国科协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95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科学院挑选为中国当代科技精英之一。1995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6年2月被河北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印象初院士长期从事蝗虫分类工作,30多年来发现蝗虫新属37个,新种103个。1975年发表《白边痂蝗在青藏高原上的地理变异》一文,揭示了一个物种由于海拔升高,其形态特征出现梯度变异为种内(亚种内)变异。提出蝗虫类在高原上的适应性,演化途径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见解。阐明了高原上风大不适于蝗虫飞行导致翅的退化,翅是蝗虫的发音器官构造之一,翅的退化导致发音器的退化,发音器的退化和消失又导致听觉器官的退化和消失。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缺翅,缺发音器,缺听器的种类是最进化的种类,也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种类。1984年出版的《青藏高原的蝗虫》为该地区蝗虫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1982年建立了《中国蝗总科新分类系统》,后被誉为印象初分类系统;1990年发表了《北美洲镌瓣亚目(蝗亚目)的分类》一文,两者之间的区系组成和主要危害种类完全不同,提出了必须防止相互传播的建议。1996年出版了《世界蝗虫及其近缘种类分布目录》,200多万字,英文,记录了从1758—1990年所有的已知的蝗虫类10136种,是目前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同类专著。97年获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青藏高原的蝗虫》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蝗总科分类系统的研究》和《青藏高原的蝗虫》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
宋大祥院士
男,浙江绍兴人, 1935年5月9日生,中共党员,1953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前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生物学系。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研究班毕业后赴哈尔滨师院任教。1957年考取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甲壳动物学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留所工作,任动物所副所长、无脊椎动物学研究室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及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来河北大学工作,当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国内外兼职:法国国际蜘蛛文献中心(CIDA)理事、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科学和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濒临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委员、《动物分类学报》主编、《生物学通报》副主编、《中国动物杂志》副主编、《科学》和《生命》科学编委等职。
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先后从事枝角类、淡水和寄生 足类的分类区系研究,河蟹生殖洄游的研究以及吸血蚂蟥的生物学和防除研究。首次报道剑水 噬食鱼苗,找出了淡水养殖中鱼苗突然大量死亡的原因,避免渔场的经济损失。针对河蟹减产,通过研究查明系由于成蟹和蟹苗在洄游中受水坝和河水污染的阻拦,提出移苗的办法。经各地采用后大大增加了河蟹的产量。首次详细阐明了日本医蛭的生物学并提出驱避的办法,发表吸血蚂蟥新种多个。自七十年代末起,从事蛛形类的研究。蛛形纲是陆生动物中除昆虫纲以外的第二大类群。蜘蛛作为农林中害虫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在消灭害虫和维持生态平衡中有重要作用。先后赴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斯密桑研究院、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联邦德国柏林工科大学生物学研究所、法兰克福圣肯堡博物馆、梅茵茨哥登堡大学、斯图加特国家自然博物馆,韩国蛛形学研究所、日本东京自然博物馆等地进行访问和合作研究。通过他的研究及与同行的合作,使我过蜘蛛学的研究尽快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他积极推动我过蛛形学会的成立和《蛛形学报》的出版, 在推动我国蛛形学的发展和奠定我国现代蜘蛛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迄今为止,先后主持或参与编写专著和工具书20余册,论文约200篇(其中10篇发表于美、日、德、韩国学术刊物上)。《中国淡水 足类志》、《农田蜘蛛》分别获科学院二、三等奖。七五期间主持中国科学院重点项目西南动物资源研究。八五期间,主要从事中国土壤动物、动物地理分布研究和蜘蛛目系统演化研究,以及中国动物志(蟹蛛科)的编写。在参与领导中国动物志编写工作的同时,还主持我国动物科学发展战略研究(已完成初稿),以及动物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已完成审定词6000余条),为我国动物学界学术带头人之一。
魏江春院士
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人,1931年11月1日生,中共党员。俄罗斯生物科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被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软引进为河北大学教授,2007年成为河北大学终身教授。
国内外兼职情况:中国孢子植物志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真菌学报》 副主编,中科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主任,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际孢子植物学报》 编委,《极地研究》 编委,《POLAR SCIENCE》编委,中科院分类区系学科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科院生物多样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探险西会理事会理事,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中科院真菌地衣系统学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Mycosystema》科学顾问,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植物系名誉研究员,国家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联合资助的三志(动物志、植物志、孢子植物志)九五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共发表论文60余篇,专著四册。1986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91享受有突出贡献科学家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特等奖,1997国家海洋局科学技术二等奖。
庞国芳院士
毕业于河北大学化学系,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蜂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主任,国际AOAC研究导师,河北(秦皇岛)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从事色谱-质谱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颇有建树,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2007年度国际AOAC资深专家奖,现任河北大学博士生导师。
软引进院士
(每年要在河北大学常驻工作累积三个月)
刘瑞玉院士,我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研究的开拓者
陈文新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
张钟华院士,精密电磁测量专家
林群院士,我国在泛函分析、计算数学研究领域内著名的数学家、学科带头人
张玉奎院士,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
张亚平院士,致力于研究动物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
邹竞院士,专业领域为感光材料
编辑本段
科研成就
科研工作坚持与地方经济建设相结合,努力为河北省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许多学科成为河北省的科研中心和学术交流窗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在中国古代史、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教育史、日本经济等研究领域,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在基础数学、光学与材料物理、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科学研究领域都进行着国际前沿的工作“九五”以来,河北大学学术论文被国际知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数量居河北省高校首位。高科技和应用科技研究方面,产生了汉字识别方法、静电除尘技术、对虾饵料添加剂、对虾性别控制、青霉素酰化酶基因克隆、SOD高质低成本工艺等一系列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成果。
河北大学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日益广泛。利用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实施“软引进”,先后聘请两院院士和国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与美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瑞典、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稳固的校际交流关系,邀请十几个国家的近百名专家来校任教、短期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陆续举办了宋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精细化学与功能高分子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高规格、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留学生教育包括短期培训、语言生、本科生以及硕士、博士等各个层次。
图书馆
历史沿革
河北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1年,是法国天主教会在天津创办的工商大学附设的图书馆。1940年,全部迁移北疆博物院旧址。1943年,为纪念本校董事长龚仙舟而更名为仙舟图书馆。1948年8月,本校更名为私立津沽大学,本馆也随之名为私立津沽大学图书馆。1952年10月,更名为天津师范学院图书馆。1958年8月,更名为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1960年7月,随学校更名而定名为河北大学图书馆。1970年12月,随学校迁至保定,位置在河北大学南院。
镇馆之宝
Kunyu Wanguo Quantu
坤舆万国全图
图书信息
河北大学图书馆馆藏文献的特点是历史悠久、数量丰富、品种多样、中外兼收;综合性强,涵盖我校各专业以及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古籍丰富,历史悠久,品种珍贵,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从1921年建馆至今,历经80多年的文化积淀,已拥有各种纸质图书文献390万余册,其中图书馆220.8252万册,医学部33.8816万册,院(系、中心)资料室51.5759万册;电子版图书约86万余册。
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馆藏古籍文献弥足珍贵,共26200多种,18万多册(件)。其中善本363种,4959册;珍本866种,8033册;孤本17种,238册。主要藏书特色为方志和家谱。此外,馆藏舆图、书画、名人手札及金石、碑碣拓片也极为丰富。
方志类图书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方志1158种,10344册,多为清末民初刊本,但也不乏善本,如明嘉靖刊本《山东通志》、《龙门志》、《石湖志略》,明万历刻本《武夷志略》、康熙刊本《宝坻县志》、《岷州志》、雍正刻本《江西通志》、乾隆刊本《盘山志》、《岐山县志》等,都有较高的文献参考价值。《石湖志略》则有清代著名学者、大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为国内独家收藏,弥足珍贵。
家谱类图书又是馆藏古籍文献的一个特色。馆藏家谱835种,173姓,多为明、清、民初刊本和木活字本,其中珍本30余种,最早刊本为元至元三年(1377)汪云龙纂修的《新安汪氏族谱》。我馆古籍家谱类藏书,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刊式上,都堪称“华冀文采第一家”。
馆藏部分舆图、书画、手札、碑碣拓片等古籍文献,如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十三年绘制的世界地图《坤舆全图》,比利时安特正普出版社于1601年出版的奥泰礼《世界地图册》,明代画院在菩提树叶上绘制的《明画院绘十八应真册》,明代著名山水花鸟画家沈周的《石田真迹》,清代曾国藩、张之洞、莫友芝、严修、徐世昌、载滢、溥伟、溥儒等名人的手札,《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拓、孔子剑刻真迹、“殷比干莫”拓片,这些都是丰富馆藏古籍文献的艺术珍品。
另外,馆藏两部大型文献丛书,即《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和《中华再造善本》丛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分三编,正编100辑,128册;续编100辑,1079册;三编88辑,927册,涵盖近代名人奏疏、政书、年谱、笔记、日记、诗文集及经世文编、碑传集等,其中尤以海内外孤本居多。这套影印本丛书,是近代中国历史文献集大成者。《中华再造善本》是2005年教育部为我校配送的一套价值300万元的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共分五编,自唐迄清为《唐宋编》、《金元编》、《明代编》、《清代编》、《少数民族文字文献编》,这套丛书选录之富、影印之精、学术价值之高,迄未有之。
馆藏报刊文献历史悠久、数量丰富,现有报刊合订本20万余册,4000余种。其中中文报刊合订本15万余册、3500余种,外文报刊合订本5万余册,600余种。每年订购中文期刊1500多种,外文期刊160多种,报纸90多种,基本覆盖了我校各学科专业。在馆藏专业期刊中核心期刊的收藏达到80%以上,西文期刊中《化学文摘》从创刊至今一直收藏,中文报库中收藏有解放前出版的报纸21种,建国后出版的报纸208中,其中有《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北洋政府公报》以及我党早期创办的《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此外还有我国最早的石印画报《点石斋画报》。
博物馆
河北大学博物馆创建于天津工商学院时期,其前身是著名的1914年由法国天主教神甫桑志华创立的北疆博物馆,后与河北大学分离,现身为天津自然博物馆。现在的河北大学博物馆复馆于1996年,由原历史系文物室和生物系动植物标本室合并而成,第一任馆长为刘式今。
博物馆内收藏文物近9000余件,商周时期青铜礼器、宋元明清瓷器、历代货币(五铢钱)、殷代甲骨文占其大宗及重要的地位,当中不乏稀世珍品,国家一、二级文物70余件,馆藏数量和质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如北京周口店猿人头骨、康熙官窑五彩仕女大盘、雍正粉彩碗、嘉庆官窑转心瓶、乾隆官窑粉青葫芦瓶等,五彩转心瓶就被故宫博物院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誉为国宝中的国宝。1996年,中国社科院研究院李学勤与罗琨专程来整理所藏甲骨文,并墨拓其中177件,撰成《河北大学文物室所藏甲骨释文》发表。1999年博物馆征集到急缺文物73件,主要包括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战国时期的陶器、石器、骨器,填补了河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教学标本与陈列上的时代缺陷,囊括了整个中华文明史发展时代。
生物标本的收藏则更具有鲜明特色。标本收藏范围涵盖了包括台湾在内的26个省、市、自治区;还有不少国外交换标本,总藏量达到25,6233件,价值1.3亿元(经专家评估),其中昆虫标本21万件,蜘蛛标本近2万件, 其余为脊椎动物标本等。脊椎动物标本中世界珍稀动物数十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种,二级国家保护动物62种,三级保护动物72种,省级保护动物34种,更重要的是收藏模式标本422种,数量上千件;定名标本1000余件,形成鲜明的动物进化体系,是国内院校中收藏动物标本较多和研究实力较强的博物馆之一。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家乡市场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