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
[复制链接]
1397
|
0
|
2010-11-25 16: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太原理工大学校徽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1997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而成。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
学校简介
太原理工大学校徽
太原理工大学[1]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1997年由原太原工业大学与山西矿业学院合并而成。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业已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文、管、经、法、体、美、军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山西省唯一一所
国家“
211工程
”重点建设大学
,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2003年在全国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中被教育部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单位”,2005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7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办学理念
一个世纪以来,太原理工大学始终致力于培养“思考人类、适应时代、服务
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以人为本,文体为舟,承载德智,全面发展”和“求实创新、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和传统,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10万余名栋梁之材。
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本,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00余名,博士、硕士生近5000名。学校设有63个本科专业,78个硕士点,25个博士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20个工程领域有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山西省重点实验室,7个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山西省重点学科。为激励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学校实行了双学位和辅修、选拔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制度,逐步建立起了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能力、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学校还是北京军区在山西省的第一个后备军官选拔培训试点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大门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871名,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104名,博士生导师107名,并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名,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6名,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10名,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5名,山西省科技功臣4名,省级优秀专家11名,省级教学名师24名,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121名,13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被聘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太原理工大学体育馆
太原理工大学文体中心
科研成果
学校大力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积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学校连续两次作为首席科学家单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并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级各类项目296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322项,教学成果奖94项。科研开发的成果产出和转化带动了校办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太原理工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山西省高校唯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学校不断加快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大大增强服务地方、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为区域与行业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持。
太原理工大学科学楼
校园活动
学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全方位素质教育。学生科技活动开展踊跃、体育活动异彩纷呈,校园文化活动推陈出新,成绩斐然。校女子篮球队曾获得CUBA全国亚军,校男子篮球队连续八次获得CUBA西北赛区冠军,被誉为“西北王”,并在2010年第十二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中获得全国总冠军。2003、2004年学校先后被团省委授予“十佳青年示范群体”和“山西五四青年奖”。学校女篮、女排、男足、田径、武术等运动队也多次进入全国大型比赛的决赛,并取得了骄人战绩。
我校男篮主首次加冕CUBA总冠军
对外交流
随着学校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太原理工大学已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法国、印度、挪威等十几个国家的30余所大学建立了良好关系,还与台湾、香港及内地数十所著名高校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
太原理工大学教学主楼
该校在《2007中国大学评价》编制的2007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排名中名列第八十九。
未来展望
太原理工大学机械馆
作为一所正在创建中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学校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力度,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等高校开展多层次、双向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与国际间的学术高层往来更加密切,在海内外的知名度与日提升。
回望百年,代代理工大学人用责任与信念,铸就了世纪学府的使命与光荣;翘首明天,三万余理工大师生正用智慧与勤奋,演绎着百年老校的希冀与辉煌。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太原理工大学必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着力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历史沿革
1995年太原工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太原理工大学
原太原工学院校门
太原工业大学
1901年山西中西大学堂创建
1902年山西中西大学堂更名山西大学堂
1912年山西大学堂更名山西大学校
1914年山西省工业专门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校
1918年山西大学校更名国立山西大学
1931年国立山西大学更名山西大学 1937年山西大学停止招生
1939年山西大学复校
1949年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 1951年铭贤学院(机械系和纺织系)并入国立山西大学
1953年山西大学(工科)改建太原工学院
1958年太原工学院(化工系)改建山西化工学院
1962年山西化工学院并入太原工学院
1962年山西水利学院并入太原工学院
1956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学校创建
1956年太原水利学校创建 1957年山西省水土保持学校、太原水利学校合并组建山西省太原水利学校
1959年山西省太原水利学校升格太原水利专科学校
1960年太原水利专科学校升格山西省水利学院
1978年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创建
1981年山西煤炭化学工业大学并入太原工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1984年太原工学院更名为太原工业大学
1989年太原工业大学(煤化分校)并入太原工业大学
山西矿业学院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部分)改建为大同煤炭专科学校
1950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创建
1958年大同煤炭工业学校升格为大同矿业学院
1958年山西矿业学院创建
1959年大同矿业学院并入山西矿业学院
1960年大同煤炭专科学校并入山西矿业学院
1961年山西煤炭干部管理学校并入山西矿业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智林服务中心
山西纺织工业学校
1958年山西省纺织学校创建
1958年山西省轻工业学校创建
1960年山西省纺织学校并入山西省轻工业学校
1964年山西省轻工业学校升格为山西省轻工业师范学院
1966年山西省轻工业师范学院更名为山西省轻工业学院
1970年山西省轻工业学院撤销
1972年山西省轻工业学校复校
太原理工大学办公主楼
1978年太原工学院(轻工专科班)创建(合署)
1979年山西省轻工业学校更名山西纺织工业学校
1979年太原工学院(轻工专科班)更名太原工学院(纺织专科班)
2000年山西纺织工业学校并入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电力学校
1978年山西省电力学校开办太原工学院电力大专班
1981年太原工学院(电力大专班)改建为太原工学院(电力分院) 四年制本科
1984年随太原工学院更名改为太原工业大学电力分校
1987年经过原国家教委批准调整为太原电力专科学校
重点学科
化学工艺学科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艺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设置单位,其核心是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组建于1985年,是山西省首批批准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太原理工大学中西广场
, 1997 年正式批准对外开放,2003 年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为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教授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现有教授 13 人,其中博导6人,副教授 7 人, 讲师 3 人,工程技术人员 6 人,学术队伍平均年龄41岁,具有博士学位成员65%以上;实验室也是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以及化学工艺、工业催化硕士点和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的主要依托和核心。
化学工艺学科主要和特色的研究方向是:煤科学基础、气体净化吸附工程、一碳化学与化工、等离子体反应技术和新催化材料。在煤的显微组分结构及热解、气化特性规律,煤的气化动力学、煤基合成气转化,煤层气有效利用,新型煤转化催化材料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实验室占地面积约6800平方米(其中试验基地2000平方米),拥有XRD、Py-FTIR、TG/DTA 、GC/MS、LC/MS 、UV/Vis 、 离子色谱、元素分析仪、压汞分析仪、表面吸附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粒度分析仪、偏光显微镜、等现代测试分析仪器 20 余台以及大型计算工作站,仪器设备总值近 3000 余万元。实验室目前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西部重大计划重点项目、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攻关项目等 60 余项,总经费近3000万元。
作为国内高校中唯一以煤科学与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科,从1989年起主办全国性中文核心期刊《煤炭转化》,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为国内外多家文摘和索引收录。学科始终保持研究方向和水平处于国际前沿,与国内外学术机构建有广泛的学术联系和交流,J. M. McCarty ( 美国 SRIINT 大学 )R.Kandiyoti( 英国 Imperial College 大学 ),W.P.Pan( 美国 W KU 大学 ),K.H.VanHeek( 德国 DMT 大学 ) 等国际知名学者担任实验室兼职教授。学科以夯实基础、培养人才、研究开发、重在应用为宗旨,倡导敬业、求实、协作、创新的精神,热烈欢迎各界同仁到我室合作研究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纳米材料加工、材料表面改性、传统材料加工新技术及新材料等的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1、纳米复合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加工。本研究方向以“电致发光材料及其产品,纳米抗菌功能材料的制备、抗菌机理,纳米碳功能材料和纳米晶块体材料的制备与性能”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材料的制备、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着手,解决材料中的物理化学问题,探讨各种材料的制备和功能机理,实现材料的功能化,进而使材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太原理工大学清泽园一隅
2、等离子表面冶金新技术。本研究方向以“钢铁材料等离子表面冶金及性能,钛合金表面改性及性能和薄膜制备及性能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当今先进的真空等离子合金化及离子束增强沉积等表面改性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扩散层及薄膜改性层。研究表面改性层的组织结构及其性能,包括摩擦学性能、薄膜/基体结合强度、高温氧化性能、电化学性能等,了解不同金属材料适用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适用条件,探索金属材料改性层组织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关联系。
3、高强度轻合金制备与加工。本研究方向以“高品质镁铝合金的产业化、高强度镁合金、耐高温钛铝基合金、纳米晶高强度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内容,在轻质高强度合金制备及加工方面进行理论分析及产业化的研究;采用等通道弯角挤压新技术,结合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开展对纳米晶高强度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加工、结构分析、形成机理及性能测试方面的研究,获得性能优异的纳米晶轻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通过对TiAl基合金的渗硅处理, 获得优异的抗高温循环氧化性能。
材料加工工程学科于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获准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学科现有教授21人,副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现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2人,硕士研究生170人。正在攻读博士研究生54人,硕士研究生157人。目前本学科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1项、国家“863”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0项和省部级项目共计40余项,科研经费2500万元。五年来,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共发表论文7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引用300余篇次,出版专著14部,申请和授权中、日、韩等多国专利100余项。
作为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纳米碳功能材料、光电材料、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和材料界面结构计算模拟等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有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等国际、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17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索引收录和被他人引用200余篇次;申请和授权多国专利100余项;著书5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山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等8项。2004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05年,他所领导的科研团队获山西省优秀创新团队。
学校领导
校 长:张文栋
党委书记:姚芝楼
党委副书记:张文栋、安川金、张惠元
纪委书记:王秀珍
副校长:侯晋川、郭敏泰、郝建功、许并社、吕 明、李晋平
正校级调研员:马福昌
副校级调研员:胡柏彦
附属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座落在学校柏林校区,从50年代开展成人教育至今已走过50年历程,目前已颇具规模:具有函授、夜大、脱产三种办学形式;开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采矿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利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热能动力工程、工商管理、法学等三十多个本、专科专业均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主导学科专业;有专科、专科起点本科、高中起点本科三个办学层次。建立了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晋城、运城、离石、忻州、晋中、古交、侯马、汾西、潞安、霍州、平朔和包头、准格尔、烟台等多个函授站点,遍布全省各地市及内蒙、河南、陕西等地,在校生近两万人。
学院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机房、网络管理中心和多媒体教室等,校园网的建成为学院提供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依托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富,科研成果众多、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经验丰富、教育质量可信的优势,树立新的办学理念,转变办学思路和管理模式,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重投入、严管理、求质量,积极稳步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为提高山西省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从2004年学院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之后,学院积极开展学习型学院建设,加强与办学单位的联系,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恰当的教育形式与方案,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通过拓宽办学渠道、更新管理手段等方面的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新增长点。蓬勃发展中的成人教育50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专科、本科毕业生,其中有近千人获得了学士学位,100多人攻读了博士、硕士学位。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是太原理工大学的一所新型学院。学院以促进太原理工大学国际化外向型发展为宗旨,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等途径,进一步拓展和强化教育交流服务职能,努力开创同世界各国高等院校合作交流的新局面。国际交流学院目前与国际合作处合署办公,机构设置及工作人员与国际合作处融为一体。院处合壁,各扬其长,同避其短,使学院和处室的各项工作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2]
现代科技学院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和中国煤炭博物馆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太原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百余年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具有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雄厚的教学资源,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进行多学科、高水平学科研究的重要基地。现代科技学院充分发挥其智力、人才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独立学院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建立并不断完善独立学院教学水平的检测和评估体系,有效保证了办学质量。中国煤炭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煤炭专业博物馆,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雄厚的经济资源,负责提供部分教学设施并参与学院的管理、领导和监督。
学院自建立以来,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一流独立学院”的指导方针,恪守“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办学原则,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龙头,以教学管理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关键,使学院的办学条件不断优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行为不断规范,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现代科技学院实现“高起点,跨越式” 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铺就了一条独立学院合作办学的成功之路。
现代科技学院生活设施优良,教学设备先进,学习环境幽静,办学综合条件优越。学院所在校区与太原理工大学主校区毗邻,可充分共享太原理工大学雄厚的专业教学资源和人文环境资源。目前学院占地面积315亩,建筑面积98292平方米(另有26500平方米的综合教学楼正在建设中),在自己拥有总值4410多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和29.6万册图书馆藏书的同时,还可共享太原理工大学所有的教学设备、文体活动设施和图书馆的藏书资源。
现代科技学院以太原理工大学现有优势专业为基础,以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为导向,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壮大,专业设置逐年增加,目前已开设了包括理工、文史和艺术在内的26个专业,在校学生6304人。
研究生教育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962年,太原工学院首次培养研究生,开创了山西省培养研究生的先河;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研究生制度;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太原工学院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86年,太原工业大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了山西省博士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近几年通过“211”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的学科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与优化,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学科体系: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中试基地和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学科9个,重点建设学科15个,重点扶持学科2个。目前有博士生指导教师59名,硕士生指导教师400余名。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在各个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和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在校博士生383人,硕士生2406人,工程硕士生749人。为了适应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院更加注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吸取先进经验,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改进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学校设有“研究生优秀奖学金”、“富士康奖学金”,经常开展学术专题讲座和讨论,为研究生的全面成长创造了极其优越的条件。学校建立了选拔优秀学生和双优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优秀硕士生提前攻博、硕博连读等制度,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研究生管理和教育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
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学校已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挪威等十几个国家的30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开展了内外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研究生院与挪威POLLY大学联合培养7名硕士研究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校研究生教育依托网络信息化管理建立了上下互动的研究生教育运行机制,积累了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宝贵经验,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为代表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学位管理为纲、以质量为命脉、以学科建设为载体、以创新能力提高为衡量标准”的要求统揽全局,努力加快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的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和谐快速发展。
2010年9月,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传来喜讯,在最新一轮的专业学位授权审核中,我校申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体育硕士、翻译硕士等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部获准通过,实现了我校非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门类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校的专业学位教育已经由单一的工程硕士教育进入到以工程硕士为主、其他门类协调发展的新时期。
我校的专业学位教育始于1999年,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积累,目前我校已经拥有4种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工程硕士教育体系:2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覆盖了采矿、机械、化工、地质、电力、计算机、土木、水利、信息、动力、环境等几乎所有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经济建设紧密相关的产业,学校的工程硕士教育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挥“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对我省重点产业振兴规划的技术、人才支撑作用,2010年6月我校被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山西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全省唯一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全面试点单位,“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的全新培养理念在专业学位教育中得以正式确立。此外,从2000年开始,我校还在全国率先与北京军区联合培养作战旅、团指挥军官工程硕士,目前已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规模化培养了400余名指技合一的指挥军官,这在全军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校仍将千方百计做好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努力构建多种类型的与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相适应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同时加大政府部门积极参与的校企联合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的建设力度,力争使其成为专业学位教育的主要阵地。
研究生宿舍楼
国防生与后备军官选拔
我校于1999年与北京军区签订了为部队培养后备军官协议书,成为全国首批开展在校大学生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23所高校之一。学校每年在大学二年级学生中选拔后备军官60名,这些学生除享受普通在校生的一切待遇外,还享受每人每年5000元的国防奖学金。后备军官在校期间完成学业和部队军政训练科目,考核合格者,毕业后按协议到部队指挥岗位或技术岗位工作。
国防生的录取条件要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生的政审、年龄和体检标准。国防生入学时,要与军队、学校签订协议,接受必要的军政训练,在校期间每人每年享受5000元国防奖学金,毕业时经考核合格,分配到军队工作,任军官或文职干部。
学校地址
迎泽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虎裕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矿院路18号 邮编:030024
千峰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千峰南路19号 邮编:030024
长风校区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晋祠路45号 邮编:030021
榆次校区地址: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迎宾路113号 邮编:030600
近年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9
493
519
503
--
5
本科二批
2008
474
513
489
--
8
本科二批
2007
488
519
499
--
7
本科二批
2006
483
522
495
--
8
本科二批
2006
483
522
495
--
8
本科二、三批
2002
--
--
434
--
--
不详
2001
--
--
433
--
--
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家乡市场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