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品牌]外交学院

[复制链接]
查看838 | 回复0 | 2013-3-24 1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高校品牌
口号: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
简介:外交学院是外交部所属的培养外交外事复合型人才的文科外语院校。外交学院创建于1955年9月,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倡议,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的基础上成立的。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曾长期兼任外交学院院长。“文化大革命”期间,学院停办。1980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学院复校。现任院长是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赵进军大使。现任党委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著名国际关系理论专家秦亚青教授。

    学院自创办以来一直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及历任外交部长曾多次来学院视察和指导工作。在学院建院四十、五十周年之际,江泽民主席、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院题词、发贺信,对学院寄予殷切期望。

    外交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周恩来总理向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十六字方针作为校训,把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培养思想好、专业基础扎实、精通外语、知识面宽、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提倡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刻苦严谨的学风,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重视修养教育,尤其重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情意识、组织纪律性教育。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理论课教学,又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既重视外语水平的提高,又重视外交业务和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的掌握,以达到培养政治与业务、汉语与外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2003年以来,为活跃学院学术气氛,拓展教学、科研思路,开阔学生视野,学院举办《外交学院论坛》,邀请国内外各方面的知名专家学者和领导来院作报告、演讲。

    近年来,学院认真贯彻江泽民主席“立足祖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培养英才”的题词和钱其琛副总理提出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实际”的办学方针,加大改革力度。为适应外交工作发展的需要,逐年加大研究生、二学位生的招生比例和外事人员进修、培训的力度。保持本科生原有规模,停止招收专科生。改革管理体制,实行学分制;完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方向;调整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学院现有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第二学士学位生、本科生等共2000余人,外国留学生百余人。学院现设有外交学系、英语系、外语系、国际法系、国际经济系、基础教学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和国际法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等教学、科研机构。开设外交学、英语、法语、日语、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中国国际法学会两个全国性一级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设在我院。此外,还设有联合国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亚太研究中心、香港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团体。另外,东亚思想库网络总协调员由外交学院党委书记秦亚青教授担任,外交学院东亚研究中心负责网络的日常研究工作。

    学院建立了一批有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重点学科,如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法、世界经济、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等。举办了一系列全国性研讨会,如毛泽东外交思想、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与美国的对外政策、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亚太地区安全形势、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国外交50年、国际法教学与研究、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工作研讨会,以及国际关系课程发展、中埃关系、中俄建交50年、东亚地区安全形势回顾与展望、中国与欧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东亚投资论坛、全球化与转型中的法国等国际学术研讨会。
根据国家对外交外事人才的需要,外交学院办学规模将适度发展。外交部党委重视外交学院昌平高教园区新校园的建设,要求把新校园的立项和建设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外交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已得到国家批准,新校园建成后,预计各类学生人数将达到7500人的规模。外交学院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外交资源,支持国家经济发展。学院要全面提升学科建设的水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把我院建成一所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
电话:(010)68323367
网址:http://www.fac.edu.rootwatch.com

QQ截图20130324090749.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