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泰山古寨活动之一:隐秘深山的九女寨

[复制链接]
查看1166 | 回复0 | 2013-3-25 11: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火星记者 于 2013-3-11 16:08 编辑

      九女寨在泰山主峰西麓龙角山前一山峰顶上,山寨东、南、西三面全部是悬崖绝壁,只有北面寨门方向有小路与外界相连,小路也是人工填造垒砌而成。明朝嘉靖年间江苏宝应人仲言永任泰安知州,聘请安徽歙县人汪子卿于嘉靖24年(1545)编纂《泰山志》,书中记载:“岱西三尖下,一峰高起,相传有九女避兵于此”。“三尖山”即今天所称的龙角山。“一峰高起”便是九女寨。这便是九女寨的第一次文字记录,出处渊源,距今已近500年。
      九女寨所在的山巅非常平坦,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15米,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共建有15间
房子。寨墙全部用石垒成,建筑在悬崖前山峰顶之上,几成悬空状,异常险峻。寨内石屋已全部倒塌,只有寨门及寨墙保存稍好。山寨南侧,是一块长约6、7米的低凹地带,有土有水,土壤深厚,草木丰茂,猜想当时可能是一片菜园子。菜园子南侧便是杳不见底的悬崖。如今,九女寨已成为老胡家的牧圈,为防止牛羊失足坠入深渊,有空有闲的老胡便砍伐树枝,挡在了菜
园子周边,权当篱笆,圈护生畜。
      在泰山深处的高远之地修建九女寨,出于什么目的,作何用途,坊间猜想很多,众说纷纭。一
种说法为义军女眷避兵之用。西汉末年,赤眉军啸聚泰山傲徕峰,天胜寨一度成为其根据地,后大军鼓荡西去,攻洛阳,下长安,再未归来。当其拔寨西进之时,便有部分家眷淹留泰山,为确保安全,便堪踏山水,选定了这处山高路远、人迹罕至的险要之地,为她们修筑了这处山寨,以消后顾之忧。女眷头领共有九位,故称“九女寨”。明萧协中有《九女寨》诗:“千峰
攒峭接青云,虚寨曾回九女裙。不独避兵还避世,花香草绿自氛氲。”
      去九女寨有东西两条路。一条是从老胡家走左边去龙角口,九女寨就在龙角口附近。在悬崖之
上,有条仅容脚面的石径或石缝,人过此地,须转身和岩石贴面,状似壁虎,脚踩手扶,翼翼前行,方可通过。此地天然险关,犹如一只虚拟的老虎把门,故称“老虎崖”,这便是九女寨西侧的险要所在。另一条从老胡家走右边顺一山沟上行,去九女寨的东侧,山高林密,人迹罕至,途中有一种带刺树木。若不是因修防火道砍出一条小路,也难以攀爬。九女寨真是天地造化,西边有老虎崖之绝壁险途,东边却自然生长着这种带刺的树木,阻人攀行。九女寨地形险要,地势陡峭,选址之精,设计之巧,在泰山上独此一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