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的家门口旅行之一,起凤桥街

[复制链接]
查看1140 | 回复0 | 2013-4-26 21: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初次听到起凤桥街是在公交车广告上,一位忘记了叫什么名字的摄影师拍得一组济南的风景照片,起凤桥街小桥流水、恍若江南,奇特而难得的情调和韵味,美得让人怀疑不是真的!难道身边竟有如此风景,而我却一无所知?
    没想到起凤桥街就在去过许多多次的芙蓉街上,是一条东起西更道街、西到芙蓉街的东西小街,据说清顺治年间曾建有石桥,桥头建有一座腾蛟起凤的牌坊,但走过几次,寻找良久,也决找到丝毫有关牌坊的痕迹。
    “腾蛟起凤”源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大意是形容人很有文采,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这些都与相邻的文庙有关,文庙既是历代济南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古代赶考的秀才前来祭拜孔子的必经之路。寓意学子们走过起凤桥头,拜孔子,入府学,由此攀青云之路的企盼。
    据说起凤桥的名字源于一段有趣的传说。当年这条街叫云路街,乾隆和刘墉偶然走到这里,刘墉触景生情,回想当年经过此地去文庙拜见孔子的情景,兴致颇高:“皇上请看那座桥是顺治爷年间修的,叫青云桥,意为平步青云,桥那边的牌坊坊额上写着腾蛟起凤,臣就是从这桥走过去,中了举人,又考中进士,殿试中了状元。”“爱卿是春风得意啊。”乾隆笑道。刘墉却笑不起来:“官场上哪有春风啊,世态炎凉……”话音未落雨点就落了下来,二人急忙下桥去避雨,忙乱中刘墉不小心撞在石柱上,头上顿时起了一个包。刘墉摸着头,吟了一首打油诗:“云路街上多风沙,青云桥下起疙瘩;热血曾想忧国民,化作冷雨浇笨瓜。”乾隆随即赠诗一首:“云路街上练真情,起凤桥下铸英雄;天生我材必有用,别忘祖宗和百姓。”乾隆回京后,下旨将青云桥改为起凤桥,云路街改为起凤桥街,以安抚刘墉。
      现在的起凤桥街是济南老城区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虽说还是那一片片青砖红瓦的小平房,但经过整治,显得干净整洁。三三两两的游客,顺着石板路在小街上游览着,享受着古巷、民居、泉水特有的韵味。“古人未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谁知道这条石板小路、这里的小桥流水曾经走过多少名人雅士,发生过多少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
145723v8vou8jeosbmvdcu.jpg
14572388i7n5lbbbnania8.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