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品牌]中国竹编之乡

[复制链接]
查看1090 | 回复0 | 2013-5-2 16: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乡品牌
口号:龙行天下·一帆风顺
简介:这里的竹节长,质细柔和,富有弹性,是竹编工艺品的好原料,据县志记载,竹编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在十九世纪末,竹编技艺已有很大的发展,所作竹器工艺精湛,实用美观,无不畅销境内外,清末这里所编的儿童玩具就荣获了劝业会一等奖,被国际友人誉称为\"东方艺术之花\"的瓷胎竹编工艺也是从这里传出发展而成的。99年在成都市旅游纪念品征集评选活动中又荣获紫砂壶竹编茶具一等奖。前些年镇上派多人次出国传经授艺,也获得了国外友人的好评。
全镇有15个自然村,就有9个村(平坝区)几乎家家户户从事于竹编副业,不少农民已成为竹编的能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道明镇竹编势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几乎占有了食品包装、竹帽、竹编工艺品及竹编日用品等的省内省外绝大部分市场,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全镇农民在农忙种田,农闲搞副业的农副集合的道路上迈向了小康。
成都平原盛产竹子,各种竹编、竹雕自然成了成都地区民间艺人们的拿手巧活。最具代表的有崇州道明、邛崃的竹编和瓷胎竹编,都江堰聚源、郫县的竹雕。
都江堰聚源以高尚远为代表郫县王小秀等以竹为基本材料,用浮雕技法雕琢出笔筒、鸟笼、烟杆等物件。刀法圆熟,造型生动,观赏价值高,远销港澳地区。都江堰聚源镇还被成都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艺术(竹雕)之乡。
崇州、邛崃竹编艺人始创以卤漆案盆为底胎,用竹丝依胎形编织而成的漆胎工艺品,后又发展为锡胎和瓷胎。这种工艺品常被地方政府作为向朝廷进献的贡品。邛崃的瓷胎竹编也是赠送友人的最佳礼品之一,瓷胎竹编清丽素雅,在我国众多的竹编工艺品中卓然挺立,独具一格。
道明竹编工艺已有近千年历史,道明竹编以经纬编织法为主,贯以穿、插、钉、锁、缠、套多种技巧,产品现有各种、篮、盘、碗、灯、扇、盆、椅、画等近百个大类、八百多个花色品种、近年来又开发出主体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茶具、凉帽、竹包、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品种,龙以竹编书画堪称一绝,崇州道明竹编分别被成都市文化局、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
崇庆的竹编
崇庆竹编制品是当地的传统特产,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编织历史。崇庆竹编品种繁多,除竹兜、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篓、竹纸篓、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型书兜、竹花兜等。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
崇庆竹编具有结构紧密,结实耐用的特点。采用竹子本色编织的产品雅致大方。竹编富有弹性,能经受一定的压力,各种竹编制品不仅经久耐用,且有滤水的优点,有的还可以盛上物品放锅里煮。
崇庆竹编利用川西平原盛产的慈竹为原料加工编织而成。手工艺人精心选择生长三年左右的慈竹,采用中间一段颜色一致又没有斑点,节长质细的部分;然后刮青去节,有的要保持竹子本身自然色泽,有的还需要进行染色加工,用红、蓝、黄、黑等油漆均匀地涂在竹筒表面;再后,把竹筒破成粗细均匀,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竹编工艺大体可分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在编织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在经纬编织的基础上,还可以穿插各种技法,如: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使编出的图案花色变化多样。需要配以其它色彩的制品就用染色的竹片或竹丝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联系:成都崇州市道明镇
028-82230455
网址:http://www.yongfangcn.com

cxvxcvcvcv.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