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谷音,梦娜控股集团董事长。籍贯:浙江金华,出生年月:1966年,总部所在地:义乌 。他的起步在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他打开了展望世界的视角。现在,他发现了一个面对世界更绚丽的舞台。奥运会,成为他眼中提升企业的巨大契机。成为奥运合作伙伴,让他有机会在这个舞台上一展身姿
他向总理保证,“再给我十年,我做全球第一!”
13岁,每天挑着担子到义乌,靠收破烂赚钱贴补家用。只身往返于江苏、广西两地买卖气球。
16岁,跟随哥哥卖袜子,之后在义乌开始袜子专卖。
27岁,创立梦娜公司。2008年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梦娜袜业,宗谷音对总理说:“我们的目标是用十年的时间建成全球最强的袜类生产企业。”
在宗谷音的人生经历中,“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成为他人生一步步向上的阶梯。
1975年,正值小学升初中的宗谷音家里很穷,父亲有一天对他说:“你该出去赚钱了。”13岁的宗谷音个子还不如货郎担高,就把货郎担的绳子系短挑上去收破烂了,收破烂回来,他得走在田埂上,沉甸甸下垂的担子就不至于碰地。到了夜晚,南方冬季的阴冷潮湿经常让筋疲力尽的宗谷音冻得不能入睡。“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哥哥说睡在寿材里很暖和,于是第二天晚上我就早早睡进去。”
在收破烂的过程中,细心的宗谷音也在不断发现和寻找更好的赚钱方式。他从江苏苏州玩具厂购买气球,再辗转到广西南宁卖,虽然薄利,但总比收破烂要好些。然而,火车上的恶劣条件是我们今日无法想像的。“火车上连座位底下都挤满了人,不管男女老少,甚至大小便都只能站着。”宗谷音回忆说,“我们钻在座位下面,不可能侧身,就躺着拉屎,11个小时都被屎尿泡着,脱掉衣服以后皮肤都白了。”
回首少年的经历,宗谷音用了两个字总结:“真苦”。而唯一让他感觉甜蜜和难忘的事情,就是13岁过年的时候,哥哥给了他一毛五分钱,生平第一次看了一场电影。正是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和谋生方式,造就了宗谷音能吃苦、不怕困难、善于适应各种环境的坚韧性格。
创业经历:
1984年,宗谷音拿着父亲和哥哥资助的2000元钱,从上海、宁波等地采购袜子到义乌市场贩卖,没过多久,便有了一个自己的摊位。当时,广东一家台资企业的老板觉得宗谷音为人诚实可靠,主动把袜子交给他包销。宗谷音觉得这是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于是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凑了50万现金,在朝阳二街租下店面,率先在义乌开始了袜子专卖。
时光荏苒,转眼十年。勤奋努力、诚实守信的宗谷音迎来了生意上的黄金(180,2.19,1.24%,吧)时期。当时,销售袜子的利润远远高于制造袜子。一次,台商老板无意中听说宗谷音一沓袜子至少赚8到9元,眼红不已。当宗谷音要货时,他不仅要涨价,而且语出伤人。一气之下,宗谷音决定不再看台湾老板的脸色,自己创办企业,自己做袜子。宗谷音拎着55万现金,5天就买下了一块土地,加上哥哥投资的1200万以及从银行借的600万,企业迅速办了起来。
1994年6月,浙江梦娜针织袜业有限公司正式创立,1995年1月正式投产。当年,宗谷音就拥有了200多台织袜机,远远超过台湾老板的100台袜机。从销售袜子到生产袜子,加上当时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宗谷音第一次感觉到做生意让他如此开心和过瘾。
“我从不妥协,从不低头。”宗谷音在评价自己的性格时如是说。义乌商人乃至浙江商人有一个共性,他们不认命、不服输。有人曾说:“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商。”而宗谷音却说:“哪里有浙商,哪里就会有市场。”通过十几年的发展,梦娜成为中国最大的袜类企业。如今,梦娜拥有产袜机5600多台/套,员工5000多名,年产各类袜子5亿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