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馆
›
百家姓
›
M
›
梅氏宗亲
›
【梅氏宗亲】梅姓老人自发守护长城36载 屡次遇险不改初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梅氏宗亲】梅姓老人自发守护长城36载 屡次遇险不改初衷
[复制链接]
986
|
0
|
2010-12-19 13: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梅姓老人自发守护长城36载 屡次遇险不改初衷
一个65岁的老人,自小生长在长城脚下,视保护长城为自己的事业。36年来,他每周在长城上巡视,遭遇过石击、摔伤,甚至不理解的人的围殴,但他却不改初衷。36年后,他的身边多了数以百计的志愿者。近日,当地镇政府正在修建通往长城的道路,野长城开发与保护近在眼前。
从小钟情城砖古墙
《京华时报》报道,老人叫梅景田,延庆县八达岭镇石峡村人。
在梅景田童年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村西边蔓延入山的城砖,还有村中央残存的石峡堡城楼。“小时候经常在废弃的城砖间放羊,累了就躺在墙头休息”。梅景田说,那时候每当有人破坏长城时,他的爷爷总会站出来进行阻拦,他也因此从小就对长城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老觉得这些城墙里有着很多故事”。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峡村附近的长城遭到了无情的破坏。1953年,离梅景田家不足200米的石峡堡城楼也被拆除,看着那些铭刻着岁月沧桑的青砖一块块倒塌,梅景田久久不愿离去。当天,他在废墟间找寻良久,终于找到了刻有“石峡堡”字样的牌匾,并带回家珍藏。
开辟长城巡视专线
1973年,梅景田来到八达岭长城景区工作,也就是从那一年,他开始有意识地保护长城,“当时也就是劝阻那些游客,不要在城墙上乱刻乱画”。1982年,他在八达岭长城城楼北侧看到了由国务院题词的关于保护长城的文件,“觉得以后做保护工作心里有底了”。此后不久,他决定回家保护家门口的野长城,“那边更缺少人保护”。
这次回家,梅景田再也未曾离开。石峡村周边二十多里的长城上面,常常出现老梅独自一人的攀爬身影。石峡村旁边有石长城、土边长城,都属于尚未开发的野长城。最高处海拔有1200米,最远处有四五十里路,就连河北省境内的长城他也经常去巡视。许多地方原本是荆棘丛生,无路可走,可老梅硬是用他的镰刀,一点一点开出一条巡视长城的“专线”。
走村串巷收集文物
“只要是和长城有关的东西,他都跟着了魔一样收藏”,村民谷先生说,他们都习惯了老梅对那些破砖瓦视若珍宝的行为。村民家的墙根里、菜园里、长满荒草的旮旯里,都是他搜寻的目标;各种石雷、石夯、石碑都是他收集保护的对象,搜寻到的文物相继被送到县文物部门和长城博物馆等单位。
因为保护这些文物,梅景田还曾经有过骑摩托车狂追货车10余里的经历。梅景田说,2002年前后,有一伙人来到村里,从一个村民手里买走了一个石槽。梅景田得知后,立即赶到村口,拦住正要开走的货车,没想到对方推开梅景田,开着车迅速离开。梅景田当即跑回家,骑着自己的摩托车一路追赶了下去,一连追了十几里地。最后八达岭景区的有关人员找到了梅景田,表示这些人是景区的人,打算把石槽运往景区布置个景点,使用完毕后将其归还,他这才罢休。
屡次遇险不改初衷
36年来,梅景田曾经在看护长城时遭遇多次危险。他被城墙滚下的石头砸过,被荆棘扎过,被蛇咬过,被马蜂蛰过,被有毒的蚂蚁群袭击过,但老梅从没放慢过巡视长城的步伐。特别是每当看见有人破坏长城时,老梅感觉比自己受伤还痛心。
“请不要刻字。”梅景田说,这是他多年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一次,他上前阻止游人在长城上刻字,结果被十余个游人围住,“他们都是年轻小伙子,上来拽着我的衣领就要动手”。但他并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继续用温和的语言劝说对方。最终,这群年轻人放下了高举的拳头。
梅景田常说,如果自己怕危险而不去做,那么那些破坏长城的行为就会缺少人制止,尽管他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总有一天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其实我不图什么,就为了让以后的人也能看到祖先留下的这一奇迹”。梅景田的坚持感动了很多人,先是儿子、儿媳,村里的干部、大学生“村官”、护林员,都自发到长城上清理垃圾、杂草,劝阻破坏长城的行为,后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也自觉地加入到上山巡视。
2007年,由他牵头,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协会,80多人加入协会,一支义务的“长城护卫队”开始活跃在长城内外,“没有注册,因为那些程序我也不懂,只是想人多一些,能更换着保护长城”。
近日,镇上已经开始组织人手,修起了从村口到野长城的道路,这也是出于梅景田的提议。村里试图开发这边的旅游并加强保护。村委会负责人说,等修好路,将来要开展生态旅游。
梅景田说,他相信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并保护长城。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tel-me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