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谱
›
文化
›
苏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苏剧
[复制链接]
1109
|
0
|
2011-1-26 13: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时间:
2006年
类别:
传统戏剧
地区:
江 苏
编号:
Ⅳ—55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苏剧由花鼓滩簧与南词、昆曲合流而成,流行于苏南浙北城乡。其前身苏滩原名对白南词,俗称“打山头”,是一种围坐清唱的曲艺形式。1912年对白南词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形式,1941年朱国梁在上海创建国风新型苏剧团,尝试将对白南词发展为独立的戏曲声腔剧种苏剧,让苏剧和昆曲在一起混合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剧健康成长起来。
苏剧的音乐唱腔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昆曲曲牌,二是南词,三是滩簧曲调。因深受昆曲的影响,所以苏剧的音乐风格婉转清丽,细腻动人,同时保留苏滩通俗流畅的风韵。其伴奏以二胡为主,兼用江南丝竹。常用的传统曲调有太平调、弦索调、费家调、柴调、迷魂调、银绞丝、流水板等数十种,另外还有源自昆曲的【一江风】、【点绛唇】、【锁南枝】、【羽调排歌】等和苏州一带流传的民歌小曲如【春调】、【劈破玉】、【大九连环】、【小九连环】等,又有慢板、快板、散板等各种板式。
苏剧的脚色行当与昆曲基本相同,现有老外、老生、副末、冠生、巾生、雉尾生、穷生、老旦、正旦、作旦、四旦、五旦、六旦、净、副、丑等行当,演员往往一人兼几行,如老生兼演老外、副末,副兼演丑,正旦兼演作旦、四旦、五旦、六旦等。苏剧的表演亦充分借鉴了昆曲的经验,婉丽多姿,细致传神。
苏剧的传统剧目与化装苏滩一致,分为前滩和后滩两大类。绝大部分前滩剧目源于昆曲,《西厢记》、《牡丹亭》、《红梨记》、《烂柯山》、《玉簪记》、《绣襦记》、《西楼记》、《占花魁》、《渔家乐》等为其代表性剧目,演出时以折子戏为主,其情节和对白与昆曲基本相同,唱词则由长短句改为通俗易懂的七字句。为适应苏剧演员不善舞蹈的特点,有时也会适度改动情节。后滩剧目有从昆曲等剧种和曲艺中改编移植过来的内容,也有由丑独唱的时调小曲和时事段子等,《教歌》、《张三借靴》、《嵩寿》、《探亲相骂》、《卖草囤》、《打斋饭》、《游观十八景》等皆是后滩的代表剧目。
作为苏剧基础和灵魂的苏州滩簧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资源丰富,苏剧本身又在文学、音乐、表演等多个方面与昆曲有着渊源关系,充分体现了苏州文化的特质。近年来,流行文化和现代艺术对苏剧冲击很大,观众锐减,剧团生存艰难,抢救、保护这一重要的地方剧种迫在眉睫。
相关传承人:
蒋玉芳
尹斯明
丁杰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中华民族
乡约地球村
人物
乡约家人
乡约直通车
乡约村村通
新闻
活动
地球村的乡约
劳资无敌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广播
历史
人文
哲学
新闻
旅游
美食
特产
文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