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谱
›
文化
›
土族纳顿节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土族纳顿节
[复制链接]
1449
|
0
|
2011-1-27 14: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时间:
2006年
类别:
民 俗
地区:
青 海
编号:
Ⅹ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纳顿节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纳顿”土语原意为“游戏”,关于它的历史渊源,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记载。有学者认为,从纳顿节中傩舞傩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考证,纳顿节当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
青海三川地区的官亭、中川等七个乡镇的七十多个村庄都过纳顿节。各地举行纳顿的顺序按庄稼收割季节的先后排列,从农历七月十二日的宋家纳顿开始,一村接一村,由下川向中川和上川转移,一直延续到农历九月十五日结束,历时63天。
纳顿节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筹备,从清明节开始,三川各村即在本村的神庙祭奠二郎神和地方神,并推选出当年七月举办纳顿会的“大牌头”和“小牌头”,他们在节前负责筹集经费,维持本村社会秩序,协调生产管理(如田间用水顺序)等,节日期间则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其次是小会,节前,村民在会场搭建大型帐篷,以供安放神像和进行祭奠。节前一日大小牌头敲锣打鼓,进行祭典等一系列活动。然后便是纳顿节的正会,它由跳会手、跳面具舞(傩戏)、跳“法拉”(巫)三部分组成。
土族纳顿节特点十分鲜明,它是一种乡人傩民俗活动,以民间信仰为连接村落的纽带,流传历史久远,每次活动延续时间长,参与广泛等。纳顿节具有严格的组织和程序,其活动与乡村管理和生产时序紧密结合,有明显的社会调适功能。节日期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极富民族地方特色。特别是其中的傩戏傩舞,保存着北方民族萨满文化的残影,同时又吸收了二郎神、关公崇拜等汉文化的内容,既表现了土族的文化个性,又体现了多元文化共生共荣、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谐现象,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其音乐、舞蹈、颂词、服饰、仪礼等都富于特色。
纳顿节是人们认识土族历史的“活文献”,它所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源泉。
—29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特产
约付宝
乡约红娘
乡观
美食
笑非文苑
人生感悟
活动
思想库
劳资嚣张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广播
历史
人文
哲学
新闻
旅游
美食
特产
文化
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