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乡约馆
›
百家姓
›
D
›
窦氏宗亲
›
【窦氏宗亲】遥望窦垿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窦氏宗亲】遥望窦垿
[复制链接]
1160
|
0
|
2011-2-14 12: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窦垿故居
在墓色里瞻仰窦垿故居并不是最佳时刻,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采了。踏着那片桔黄的墓色,终于摸进了那个让人向往已久,平常却十分神秘的小村——淑基。在夕阳的照射下,人的身影被夸张地拉长了,弯曲着从脚底一直流向远处,从斑驳的土基墙上一点点地划过。
灰黑色的瓦砾被生硬地分成了受光区和背阴面,强化了整个村寨的轮廓,使淑基显出了某种无法言语的独特人文个性。一行人谁也不敢妄自说话,各式各样的皮鞋敲击在青黑发亮的石板上,声音悠长而旷远。恍惚间,我们都仿佛听到了那种寻觅已久的声音从远处
远处渐渐响起,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形成了一有股隽永的吟唱: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诗耶?儒耶?吏耶?仙耶?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长联饱含激情,亦歌亦泣地吟唱道:岳阳楼,你多么雄奇壮阔,那些与我的心灵相通,以天下为已任的先圣们在哪里?我想请诗圣杜少陵合几首五言绝句;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闻名的大政治家,文学家范希文(范仲淹)在吗?你一定要再写点铭言警句,鞭策清王朝复兴: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著称的太守滕子京又在哪里,请你再创政绩,让权贵们看看,好实现我奏章中的构想;翠无所羁绊, 快乐逍遥,每过必醉让世人敬慕的大仙吕洞宾在吗?我羡慕你!你逍遥自在,无忧无虑,我想请吕大仙和大家一起翩翩起舞,喝个痛快,喝个够,一醉解千悉。但是,这些又真正算得了是诗?是儒?是官?是仙么?看那浩瀚的洞庭湖,奔腾的扬子江直通巫峡,巍峨的巴陵山清风送爽,地形险要的岳阳城作为一方重镇,包括潴、流、峙、镇,代表了美好忍气吞声山河,其中所隐藏的深刻含义,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理解?
哦,这不就是气势恢宏、脍炙人口,堪称与昆明大观楼长联、武汉黄鹤楼长联媲美,被世人称为天下三大名联的岳阳楼长联么?一代不朽名篇,竟然源于师宗淑基,出于小山村中的窦垿之手,发于一代奇才愤世嫉俗的心中。
那仅仅是一幢普通的四合院。高高跷起的椽角在风中挺然傲立,除了建筑上的肃穆之外,似乎还在张扬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内涵。三十余级的石梯经过风雨的洗刷,已经变得斑斑驳驳,从大门一直延伸进去,诉说着那段历史的久远。四合院占地不大,当地普通红泥垒的墙,灰黑瓦砾盖的顶,除屋椽上雕刻精美的图案还依稀可见,流淌着往日经久不息的文化馨香外,这里与淑基其他众多的院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就在这幛普通的四合院中,一代奇才窦垿却从这里走了出来。窦垿从小置于书香门第,深受祖父和被称为“一介表天”的父亲影响,饱读诗文,深明大义,养成了刚毅正直、心直口快、不畏权势、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言行一致的品格。他以先圣们的古训为自己做人的准则,以文章和人格来立言、立行、立德,菱甚多,流传后世影响较大的有:《示儿录》、《续小学铢寸录》、《四余录》、《游艺录》、等,特别是岳阳楼长联,更是字字珠玑,誉满天下。窦垿的著作,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德行标准,力图以儒学和礼仪来规范当时的社会秩序。他虽出身官宦家庭,书香门第,却是“布衣粗食”人不追求奢华,想以简朴来改良当时的弊政。他忧国忧民,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却又对统治者抱着天真的幻想,想以奏章、改良来挽救当时的社会。他胸怀抱国之志,却又没悟出报国根本无门。窦垿生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背景,早已注定了窦垿的历程必然是坎坷的一生,矛盾的一生,注定了在这忧愤中必然产生一代文学奇才。
夕阳消失的时候,没有半点风声,窦氏祠堂静静地伫立在空灵中,这种空灵和寂静仿佛也是一种文化,熏得人有些透不过气来,步入窦氏祠堂,我深深地被那种旷远所震憾。礼堂威严而空旷,没有一丝响动,没有多余的摆设,几张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条凳静静地龟缩一角,组成了一种很奇怪的构图。暗红色的墙坯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油黑,使人不由自主地会从脚底升起一股凉意。礼堂的显要位置上,各种牌匾肃然高悬,褒扬着窦氏族人中的显贵们的业绩,其中最为显郝的,当数清咸丰皇帝所赐封赏了。不知道那么多的名人忙着为窦垿题词封匾,究竟是在褒扬窦垿的业绩,还是在用窦垿的名望抬高自己。窦垿生不逢时,在他赴京任职之时,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半个中国,面对内忧外患,清王朝朝纲荒废,积重难返。此时就任京官的窦垿还没体味到一丝做官的快乐,马上便落入了孤寂和平共处忧愤之中,他看到了当时的社会积弊,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在上任监察御史的几天后,便向咸丰皇帝上奏章条陈九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吏治、财政、金融、水利、军事、交通等各个方面。他慷慨陈辞揭露买官卖官的“捐例”制度,请求皇帝起用唐鉴、林则徐二人为议政大臣,委以生任。他上奏参劾擅权专横、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的穆彰阿、耆英、琦善等人,要求吏部治罪。但窦垿的奏章均被“呈之不用”,“留中不发”,窦垿的政治抱负成了泡影。此时,悲愤之极、年已四十七岁的窦垿深感前途渺茫,彻底绝望了,在孤愤中,他以一个文人特有的勇气和傲骨,愤然辞官,回归故里,途经岳阳楼凭吊先圣,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传世佳作——岳阳楼长联,完成了一个文人、志士、思想者的历史宏篇。
遥望窦垿,在历史的烟雨中,一代奇才的风貌清晰可见。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给力兔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