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丰收锣鼓

[复制链接]
查看870 | 回复0 | 2013-3-5 23: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分类:非物质文化
口号:暂无
简介:《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1、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欣、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旋律跳荡,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浙江吹打中音色丰富的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情绪更为欢腾、高涨。
  2、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奏出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了人们内心的喜悦,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软快节奏和跳跃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3、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笛子以明亮的音乐和散板旋律,展现出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犹如阳光下的水库粼波。
  4、全曲的高潮部分,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一开始用潮州大锣鼓的打击乐器,并借鉴其“火炮”点子加以发挥,气势磅礴,在变化再现了第一部分旋律后,打击乐队又运用京剧锣鼓中擅长表现紧张、急促、激烈场面的“急急风”、“马腿”和苏南吹打中的“螺蛳结顶”点子加以发展,构成了第三段的锣鼓,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乐曲中段慢板部分,运用左手滑、按、吟、揉等技法,结合在传统筝曲的韵律上,更具可听性,为大众所欢迎。
联系:暂无
网址:http://fy.folkw.com/view.asp?id=3059

0023ae9af0dc0d028f500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