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邀请
杂志下载
活动
名医
红娘
收藏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首页
Portal
广场
BBS
乡约馆
Group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乡约馆
用户
乡约网
»
广场
›
家乡之窗
›
学校
›
【河南】中原工学院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河南】中原工学院2
[复制链接]
1688
|
0
|
2011-3-2 1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中原工学院特色
中原工学院特色一:以纺织行业为依托,培养实践能力强、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在50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经历了中专、专科、本科三个阶段,由单科类纺织院校发展为多科性学校,始终以纺织行业为依托,培养实践能力强、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中专阶段(1955年—1980年),培养动手能力强的第一线人才
学校是1955年在经纬纺织机械厂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创办的一所中专学校,建校伊始,学校就明确了为纺织企业一线培养人才的目标。在办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普遍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一半以上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了二级工以上水平。师生们在实验、实习环节中,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先后制造了齿轮自动检验仪、校直机、小型两用拖拉机、混砂机、牛头刨床、参照保加利亚的样机制造出了方便灵巧的小钻床,制作了一批纺织专用电机装备到实验室。其中,“牛头刨床”被河南省教育厅选送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大、中专院校勤工俭学展览会。
1958年,以黄文欢为团长的越南教育代表团来校考察,对我校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1958年底,纺织部在我校召开了部属学校教学经验现场交流会。1958年毕业分配到中国纺织机械厂的毕业生,到厂后仅一年的时间,在该厂评出的6名先进青年技术工作者中占了4名。1959至1960年间,我校赴工厂实习的学生先后为中国纺织机械厂设计制造工夹具26套和双头卧式钻床,为郑州纺织机械厂设计工夹具71套,对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起到了明显作用。
2.专科阶段(1980年—1987年),培养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1980年,学校改建为“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学校总结中专时期的办学经验,认真研究高等教育的特点,制定了“扬长避短,形成特色”的发展方针,提出了培养动手能力强、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学校在培养计划中重视实践教学,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工程技术训练。由于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计划有特点,实施过程严格要求,培养出的毕业生具备工作上手快、动手能力强、乐于到第一线、对工作适应性强等特点。
1984年,教育部高等工程专科调查组先后两次来学校调研,认为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自成系统、有特色。这一时期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分配到纺织行业,他们在生产第一线“能吃苦、上手快、能力强”,十分受企业欢迎,许多毕业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业绩。机制专业毕业生刘海涛由于在纺织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机制专业毕业生仝文奇到企业几年间就搞了3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企业的多项技术难题;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桑向东,现为郑州中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合成纤维专家组成员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合成纤维发展规划撰稿人之一;热加工专业毕业生陈富全到武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工作不到三年时间,就解决了该厂多年没有解决的齿圈淬火变形技术难题,参加东风31型导弹发射车热处理工艺审查时提出了20多项材料及工艺修改意见被航天部第一研究院采纳,新华社报道了他的事迹。在全国各大、中型纺机主机厂的厂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中都有这一时期我校的毕业生,有的达到50%以上,已成为这些企业的中坚力量。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得到了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认可。
3.本科阶段(1987年至今),培养实践能力强、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987年,学校升格为本科,更名为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校在认真研究纺织行业和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明确了主要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教学安排上,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计算机、外语教学,突出实际操作技能与设计能力,形成实践能力培养的“一条龙”,以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为重点抓好各项教学工作。制订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列》,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逐步建立了包括经常性检查、中期检查、答辩抽查、答辩巡查、复答辩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抽查的检查监督机制。把教学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均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来抓,要求制定实习大纲、实习任务书,同理论课一样进行严格要求和考核。
1997年,学校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评估专家组在给学校的反馈意见中认为:“在培养规格上,强调了面向基层,培养具有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培养的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1998年,随着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学校由行业主管划转到地方,也由单科型逐步向多科型发展,给学校培养人才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内涵。学校在办学中,注重两个坚持。一是坚持以纺织行业为依托,巩固和加强与纺织行业的联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纺织类专业的课程和环节设置注意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其它部分有的工科专业设置了纺织类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组。学校与纺织企业在产品开发、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有的纺织企业(如:郑州纺织机械厂、邵阳二纺机、宜昌纺机和宝花纺机)在学校设立了以企业命名的奖助学金,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大多在纺织行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也多是围绕着纺织行业,毕业生50%以上在纺织行业和与纺织相关行业第一线从事技术工作。二是坚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构建了学生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科技活动的综合实践平台,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建立了由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设计(论文)、科技文化活动和学科竞赛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赋予了实践教学新的内涵。一年级学生安排认识实习及课程实习,增强专业感性认识,巩固专业思想;二、三、四年级学生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及早参与科学研究,实现教学、科研互动。各院系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金工杯”创意设计制作大赛、“创业大赛”、“营销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服装设计和服装表演大赛,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我校学生接连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我校获得全国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获河南赛区一等奖3个、二等奖1个和三等奖4个;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2个,河南赛区一等奖27个、二等奖26个和三等奖18个;在各种服装设计及模特大赛中也多次取得好成绩,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纺织高校服装模特大赛团体和个人冠军、世界模特精英大赛中国选拔赛商用组冠军并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模特精英大赛;2005年获得“中华杯”上海国际服装设计大赛中西部赛区金奖4项、银奖7项、铜奖9项,并获得了内衣/沙滩装系列最佳设计师。在校学生蒋群获得了“平衡上下楼层用水自动开关”和“电焊镜”两项专利,学生吕彬被电视剧《桃花源》聘为服装总设计师。
我校本科毕业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例如,纺织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纺织882班全班29名学生,目前从事纺织及纺织相关行业的14人,在高校、科研院所的4人,担任部门经理或分厂厂长的8人,自主创业并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的有9人,资产均达千万元以上。服装与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明干任国内家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宁波博洋家纺公司部门经理,陈剑任宁波杉杉儿童用品开发公司总经理助理。
历经50寒暑,“三起三落”坎坷。学校由中专时期“培养一线动手能力强的人才”起步,到专科时期培养第一线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逐步形成了我校培养实践能力强、面向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重视实践性教学,依托纺织行业,立足于培养面向第一线、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我国的纺织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的“面向21世纪纺织、服装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了河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完成了教育部“十五”规划“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的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并通过了教育部的鉴定。
中原工学院特色二: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重视教学质量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建校伊始,学校就非常重视教学质量监控工作。1984年成立了教学评估专家组,先后开展了课程评估、专业评估及教师教学督导工作。1985年开始学生评教,1994年学校正式建立了第一届教学督导专家组,进行更加规范化的课堂教学督导工作。经过20余年的研究与实践,逐步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二维”教学质量标准,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建立了“五评、五查、二考、一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和工作程序,形成了特色明显的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1.制定“二维”教学质量标准
我校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一套完善、合理,体现学校水平和定位的“二维”教学质量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是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含业务规格)和课程教学目标,分别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中;二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教学工作及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和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我校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以适应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培养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我校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对培养计划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体现我校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大纲是各门课程和其它各种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基本依据,我校一直重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修订工作,根据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严格依据教学大纲实施教学工作,为了实施新版培养计划,2002年开展了新一轮教学大纲修订工作。2004年又把教学大纲修订作为“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项目,制定了“中原工学院本科教学大纲制定(修订)管理规定”,规定了各主要教学环节大纲制定的基本要求。组织各院系制定了本科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并通过校内外同行专家的评审论证。教师在教学、学校在教学检查和评估时都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严格执行。1998年以来,学校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完善了教师从事各环节教学工作的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考试工作质量标准,为评估、考核教学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2.构建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
学校构建了由学校领导班子、主要职能部门、教学部门、教学评估专家组、教学督导专家组、教师及学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分别设立了由46名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和由17名专家组成的教学评估专家组。学校领导负责质量目标确定和重要事项决策;教务处负责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和教学质量调控的实施;教学部门负责制定、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评估专家组负责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检查评估,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教学督导专家组负责对课堂和实验教学质量督查、评价指导,提出提高课堂和实验教学质量的建议;教师及学生一方面负责收集并反映对教学及其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根据来自各方面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和学习,发挥教学质量工作的主体作用。
3.形成“5521”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一套质量监控的长效工作机制,即“五评、五查、二考、一员”工作机制(“5521”机制)。
“五评”是指二至三年进行一次学校教学工作自评、四年进行一轮专业评估、两年进行一轮课程评估、四年进行一轮实验室评估、每学期进行学生评教与专家评教。“五评”机制使学校能够准确了解教学工作的实际状态和质量,根据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控,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查”是指全面教学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抽查、试卷抽查、实习教学抽查和毕业生质量调查。
“二考”是指院(系、部)教学工作考核和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教务处通过对院(系、部)教学工作的各种状态数据、检查记录、评估结果、总结等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和量化评分,对教学工作考核排名最后一位的部门给予警告,教学工作考核不合格的院(系、部),年度综合考核为不合格。“二考”机制促使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各院(系、部)加强教学建设、改革和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一员”即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由各班学习委员兼任,学校分管教学、师资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座谈会的形式,每学期直接听取一次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的意见和建议由有关职能部门逐条落实解决。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及时改进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评、五查、二考、一员”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机制,对于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建立良好学风和教学工作秩序,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保障和促进作用。
4.形成了一套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已形成一套系统、规范的工作程序。
(1)确定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学校根据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教学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努力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几年来,学校先后把主讲教师资格(含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师德师风、学风和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主要教学环节列为主要监控环节。
(2)制定各主要监控环节的控制目标。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研究制定各主要控制环节的控制目标,以保证教学质量标准落到实处。
(3)信息采集、分析与反馈。为了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学校努力拓展教学质量信息收集渠道。目前已有实地考察、座谈会、问卷调查、计算机网络等行之有效的信息收集渠道,初步形成了由学生、教师、管理干部、专家等组成的教学质量信息网络。教务处对收集到的教学质量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的有关方面反馈。
(4)制定调控措施并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目标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重点是质量控制。学校针对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进行调控,保证教学质量。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我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日趋科学、完善,运行有效。特别是“5521”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全程、全员、多因素管理,富有特色,效果显著。不仅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也在同类院校中产生了一定影响。1990年,我校关于高等专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面向经济建设,办出专科特色”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1993年,关于高等院校教学评估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抓评估,促建设,不断开拓进取”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教学质量控制的实践”获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河南中医学院、解放军测绘学院等院校先后来我校学习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经验。2005年5月25日《光明日报》报道了我校建立“5521”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做法。
编辑本段著名校友
李乾元
李乾元(1942.03.12—)男,河南林县姚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上将军衔。郑州纺织机械学院毕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师师部作训科参谋,某师师部作训科副科长,某师参谋长,第1军副参谋长,第1集团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兰州军区司令员等职。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党内,曾任中共第1集团军党委副书记等职。
刘海涛
中国恒天集团董事兼总裁,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恒天集团)成立于1998年9月,由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所属中国纺织机械 (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国化纤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中恒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六家子公司组建而成。北京校友会会长,81级。
张宏宇
通风882班 ,北京王府井广告有限公司和河南宏宇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第八届常务理事。
路录平
河南省安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安阳校友会会长,94级。
编辑本段到校路线
◆往北区 自火车站乘坐102路电车到中原路桐柏路站(中原工学院)下车往回走30米即到;
◆往西区 自火车站乘102路电车到中原路桐柏路站下车,转乘60路到交警二大队下车后向西100米路南即到;
◆往南区 自火车站乘85路公交车到市三院下车,转乘中原工学院专线553路公交即可。
近年中原工学院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档
录取人数
录取批次
2008
490
490
490
--
1
本科二批
2007
481
485
483
--
2
本科二批
2006
464
464
464
--
1
本科二、三批
2006
464
464
464
--
1
本科三批
2005
445
445
445
--
1
本科二批
2001
--
--
418
--
--
不详
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
专业名称
最低
最高
平均
暂无数据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人物
家乡市场
小海豚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家乡品牌
家乡市场
家乡医疗
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