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旅游】唐代白马寺遗址

  [复制链接]
查看15370 | 回复49 | 2010-6-24 10: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讯 近日,聊城东昌府区朱老庄乡,发现了一座大约有近千年历史的古寺庙遗址,据当地人介绍,该古寺名叫白马寺。相传修建于唐代,重修与明万历年间,而毁于近代。寺院现已毁坏无几,仅保留有残破殿堂数间,寺院文物数块。
    经有关人士考证,白马寺庙遗址,座落于聊城市东昌府区朱老庄乡,位于朱老庄乡政府所在地以东6华里,偏北2华里处。白马寺东5华里为现在的李海务镇、聊位公路及京杭大运河,该寺西临聊阳公路和赵王河,南侧2华里处为李海务至朱老庄的公路,北紧靠小运河。
    据现存碑文、史料记载和历代老人们相传得知,白马寺兴建于唐代,衰落于清代末年,民国时期和文革期间接连遭到损毁。白马寺寺名,是因唐僧取经天竺国返回后,其弟子游经讲学到此因拴过白马而得名。
    白马寺原建有四大天王庙、东廊房、西廊房、大雄宝殿、三层皋楼、藏经楼、岱王庙、钟鼓楼等。寺庙内塑有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千手千眼佛、地藏王菩萨、关帝等神像40余蹲,并立有石碑6块、石龟2蹲、古井一眼和国槐等树。在寺院东南3华里处还建有塔林。另外,还有寺院耕种的土地百余亩。
    据悉,解放前,白马寺每逢初一、十五举行庙会,后改为白马寺集。解放初,该寺庙又被改建为白马寺小学,作为教室、宿舍、操场之用,直至1987年学校搬迁。搬迁时学校的旧房舍、操场等原属学校使用的财产,由当地一名叫郑庆岗的人出资购得并保存,以备日后修复寺院使用。
    白马寺遗址,现南北长120余米,东西宽80余米。现仍存有白马寺历代僧人祖谱和唐代、明代石碑6块(有的因作为桥板仍埋在小运河中)、石龟2蹲、石窗两个,以及古井一眼、若干青砖瓦等。 (记者 张兴国)
相关连接
    在光绪末年一号称 “武水醉丐”的文人所写的《逛东昌》的通俗歌谣里,也曾提到在聊城南面有一座白马寺,以为佐证。请看原文:
    说东昌,道东昌,东昌府,好地方。凤凰不落无宝地,东昌府里落凤凰。
    宁失头不失城一座,东昌三宝天下扬。铁塔在护国隆兴寺,十三级浮屠放光芒。
    白玉桥在山门下,平安大将追燕王。洪武二年把砖城建,鼓楼盖在正当央。
    玉皇皋在东门外,泥塑的神仙手艺强。城墙周遭九里半,好威风的一个四门四关厢。
    东门外头长流水,西门外头吕祖堂。北门外头玄帝庙,南门外头大校场。
    大街小巷七十二,外辖八百单二庄。人烟稠密多兴旺,四通八达真豁亮。
    名城重镇称雄壮,青廊瓦舍好风光。南乡有座白马寺,西乡有个三教堂。
    东南有个王官庙,楼台殿阁千间房。此夹道里出响马,闯荡江湖干镖行。
    聊古庙外颛顼墓,洪福寺西葬尧王。云烟缥缈巢父陵,旧州洼地下有城墙……
    这里说的“南乡有座白马寺”,大概就是说的唐代古白马寺。在东昌东路开发区段东城办事处广付刘村北的一座桥梁上,有三十多块关于聊城一些古建筑的浮雕,其中一块是关于聊城白马寺的。上面的文字介绍为:“白马寺位于聊城五乡杜,建于明清时期。”这里的建于“明清时期”大概就是重修该寺庙记载的文字。
    另据 《聊城旧县志点注》(2006年8月第一版)第62页记载,“白马寺,在五乡。”据考证,清康熙年间的聊城县五乡,大致就在今天的朱老庄乡一带。

NiqYUQHT | 2010-6-30 16: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ypaaku | 2010-6-30 16: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SMfSLVjn | 2010-6-30 17: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cqxmmnn | 2010-7-1 15: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efeipil | 2010-7-1 15: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神鬼乱侃 | 2010-7-1 15: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浩记 | 2010-7-1 15: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星火燎原 | 2010-7-1 16: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_^

          ^_^        

东莞均少 | 2010-7-1 1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